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试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培育和谐的大学文化,植根于大学教育环境中的大学文化,是文化在大学校园方面的再现与反映,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深入阐述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时代特质以及建设和谐大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剖析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大学文化的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从重塑精神理念、培育制度体系、营造环境氛围、确立发展目标等角度,探讨了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理念与地方院校的办学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面对21世纪各国之间在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等方面空前激烈的竞争,对于一所地方院校而言,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大学理念,采取何种思路办学,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一、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特质大学理念是大学的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对大学行为提供普遍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大学理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在现代大学理念中自然有了时代赋予的特质,一所大学能够立于时代潮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风骚,便是大学理念中的时代特质,探究大学理念的时代特质极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章程文化个性可以界定为大学章程在制定与执行中所表征的制度文化特质,狭义上涵盖了民族文化传统、学术文化传统与院校文化传统.以此理论框架分析英、德、法三部大学章程的文本,可发现不同国家的大学章程表现出各自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术传统特色与院校历史文化特色诸方面的文化个性,并蕴含自由教育、学术自由和核心竞争力三方面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基于其建立的背景,普遍缺失成熟的大学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的主体人群没有共同的精神内涵,没有完善的制度文化,缺乏有文化底蕴的大学校园环境。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从自己使命中提炼并形成自己的大学精神,明确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学科、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原则,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承担着新的重大时代责任.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倡导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路应从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等多层文化系统方面采取切合实际的建设策略,不断总结创新,发挥文化特质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终身教职制度被公认为西方大学选拔和激励教师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如今,这项制度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挑战,但其合法存在的价值基础依然难以撼动.保护学术自由、提供职业安全、吸引优秀人才和培育组织文化,是西方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基本价值所在;它们相互联系使终身教职制度具有体现大学治理特质的综合优势,从而为终身教职制度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新建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独树一帜,并最终建构和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院校精神,势必要在"特质"建设上下功夫.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一般具有四种特质,即高职特质、企业特质、服务特质和产学特质.其建设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规划,"大手笔"构造物质文化新景观;与时俱时,"大视野"打造校园精神新魅力;以人为本,"大思路"营造制度文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院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单个院校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管理实践为目的,具有自我研究、咨询研究、行动研究为特征的院校研究,应该成为多数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为此,要明确大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决策者和研究者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通过制度设计,使院校研究活动“组织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院校研究的发展路径及本土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院校研究的形成不同于西方国家,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理论上,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为显著驱动力,带动了"院校研究"专业领域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高校发展院校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内部推动力.从发展进程看,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本土化特色,表现为:院校研究的组织机构显示出行政驱动的特点;大学管理工作研究文化开始兴起;同时,出现了专家对特定院校进行规划与咨询的"异类的"院校研究活动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万里模式:一种可资借鉴的现代大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万里学院通过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公办院校,又不同于一般民办院校的独特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万里模式。通过对万里模式的创新特点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重构现代大学理念;必须为大学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理顺政府、大学、市场的关系,给大学真正的办学自主权;大学应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协调内部权力分配。  相似文献   

11.
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取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龚静 《教育研究》2005,26(7):55-58
大学是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活动、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大学制度的文化取向。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以现代大学理念引导大学制度的构建;重视教育立法,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开,切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树立大学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调整大学内部组织结构, 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组织信任文化的意蕴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信任文化是以信任为特征的组织文化,它是一个组织中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强调信任的基本假设及信念。大学组织中的信任文化,对大学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和谐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要充分认识组织信任文化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着力构建以组织信任为核心的大学组织文化;要从组织信任文化的四个维度着手,构建大学信任文化;要建立有利于组织信任文化生长的人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组织的灵魂和精神,要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效能的一流大学组织,必须加强转型时期大学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讨论转型时期重建大学文化的重大意义,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学组织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组织文化失灵及教师在其建设中的作用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构和育人组织,具有自身的文化品性和运行逻辑,大学组织文化则是大学组织自身特性及内在品性的集中体现.但从我国目前的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状况而言,它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文化失灵现象.由此,作为大学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大学运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自身任务和使命的基础上,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等层面重建大学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对4所高校49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组织文化对其知识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校组织文化整体水平及各因子得分高于中等水平;(2)高校知识管理整体水平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等水平;(3)高校组织文化对知识管理影响显著,且为正向高相关影响;(4)高校组织文化各因子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力不同,参与性影响力最大,其余依次为适应性、使命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黄水香 《高教论坛》2014,(12):83-86
大学教师合作文化是大学文化与教师合作文化的融合,其受学说渊源、个性心理、组织制度等因素影响。应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校内教师跨学科合作和同专业教师跨学校合作,并建设高校优秀组织文化,以重塑大学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文化的内部功能有:(1)影响成员意识和规范成员行为,(2)增强学校凝聚力,(3)调节学校内部的社会关系;外部功能有:(1)利用组织意识指导学校与环境互动,(2)利用高校文化特征树立学校形象,(3)利用特定的高校文化适应环境。高校文化的内容包括:意识体系,制度性规范,行为基本模式,象征性符号和模范人物故事和传说等。高校文化的主要特征应与各校特有专业相联系。高校文化内部传播的目的是维持学校内部统一、实现整体协调和整体运作;外部传播的目的是突出本校的文化个性,给公众留下深刻的识别印象,扩大本校对,公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的制度创新必须处理好“有为”与“无为”、“求真”与“向善”、“规范”与“限度”等问题,以破解现代大学发展的瓶颈,进而厘清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确立大学章程、完善委员会制度、健全学术评审体系、和谐组织文化、合理配置资源等,实现现代大学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大学评估在较长时期内伴有浓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色彩,政府资源在大学间的分配与评估结果存在紧密联系,大学更倾向于凸显自身优势而非探究自身问题。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中国大学的评估体系逐渐发生变化,国际评估由此兴起并发展成为一流大学开展自我评估的重要机制。本研究通过对早期3个大学的评估案例分析,指出早期开展国际评估的大学进行评估时带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其自身蕴含的强烈变革意愿的牵引下,评估促成了大学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跨院系学科建设等多层次的自我变革。此后,国际评估机制在中国一流大学群体中不断扩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的变迁是国际评估机制扩散的重要基础,对先行者的学习效仿则是扩散的直接动因,在合法性机制作用下国际评估机制不断扩散且持续制度化并内嵌于大学治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