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体育态度决定了体育锻炼行为。良好的体育态度对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长沙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但其体育态度受体育场馆、学习负担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对当前本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牡丹江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 ,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 ,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周华 《体育世界》2009,(5):17-18
采用“毛荣建”测量体育态度量表的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柳州师专非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认知上有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锻炼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上存在一些模糊,学生对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高,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儒学对当前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科  金育强 《体育学刊》2006,13(1):126-129
研究我国儒学对当前农民体育发展的一些影响。提出:“心性”哲学是影响农民选择体育途径的重要因素;“礼”文化对农民体育的参与态度有一定的影响;“中庸”思想影响是农民选择体育表现方式的关键因素;“乐”思想对农民参与体育起到动力支持作用;“直”思想决定了农民在体育过程中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4,自引:2,他引:132  
为有的放矢地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过程,是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环境这2种外界因素影响下,经过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0.7%,高于全国体育人口31.4%的比率,表明大学生群体是我国体育人口中较稳定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调查,初步探究了未来职业化体育的主要“市场对象”——城市不同社会群体对实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社会态度与心理适应性。研究表明,当前城市群体对竞技体育职业化以持支持态度的类型占据优势,多数群体对此具有较高的心理适应水平,但持否定态度或心理不适应的人数率也不一定比例,说明尚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阻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上述社会态度与心理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好尼勤 《体育世界》2013,(10):15-16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我国体育态度的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有关体育态度的结构、特点、态度与功能、发展与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我国在体育态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体育态度的未来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将结果研究与过程研究,在考虑到测定对象的前提下,采用态度理论去测量体育态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知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及就业岗位对人才录用基本要求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体育院(系)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教育。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倾向男女存在较大差异。山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师范学院在校成人学员体育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从成人学员的体育态度、体育动机、对体育课目标的认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就成人高校体育工作对成人学员体育的价值导向与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端正成人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培养成人学员的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1.
教书育人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教书育人新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崇拜效应、转变学生体育态度几种新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体育态度量表与社会心理学态度,运用专家访谈等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调查研究显示体育技能水平与体育态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体育技能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强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队伍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家长态度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的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学校体育”研究的论文和成果约占整个体育学研究领域的半壁江山 ,可见学校体育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理性地看待当前学校体育研究中的繁荣状态 ,是每一个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者必须持有的基本态度。而研究效度却能清楚地透视出“繁荣”背后存在的问题并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方向 ,为此 ,本文试图以研究效度为视角来审视当前学校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确保学校体育研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 当前学校体育研究效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及调查访问 ,从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对江苏省扬州市3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的主导倾向为自我磨练和精神解脱.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体育活动态度上均不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素霞 《体育学刊》2003,10(3):50-51
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间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第1次测试的体育态度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行为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第1次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系数,第1次测试的体育行为与第2次测试的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也小于第1和第2次测试中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间没有因果关系,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间也没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课开设合球项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后认为:合球在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它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普通高校体育课开设合球专选课符合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可选项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人们对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的态度与体育概念本身的混乱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作者尝试从“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不合理性,导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混淆体育概念、影响到人们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一观点入手,借助对体育“概念”的理论分析,提出改变体育课程名称,并相应的推广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尝试从这一角度来帮助解决体育在教育中的困境问题,并希望能对当前的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社会体格焦虑、身体意象对女性体育消费态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用社会体格焦虑量表、BISS(Body Image State Scale)量表、体育消费态度量表对401名女性受访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社会体格焦虑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正相关关系;(2)身体意象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负相关关系;(3)身体意象在社会体格焦虑和体育消费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体格焦虑、身体意象对女性体育消费态度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作用且身体意象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忠  林杰  何应凯 《体育学刊》2004,11(2):107-109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为在校本科生男生10436人、女生2928人为对象,对当前理工科大学本科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和男生体育态度得分高于高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和女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