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和“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问题,是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本课题研究从“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建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分析中得出:安徽参与共建“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是实现“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安徽可以分三个阶段来逐步融入“泛长三角”,当然,区域经济合作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参与各方能够达成共识,通过政府引导最终形成一个超行政区域的“市场+制度”形式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取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力.研究认为长三角区域可以划分为四个金融层级,即:第一层级是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第二层级是作为金融次中心的杭州南京苏州、第三层级是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的合肥宁波无锡、第四层级则是作为一般节点城市的长三角其它城市.上述城市应通过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以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金融层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徽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应当通过差异化经营,构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快速推进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明确将长三角区域作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目标市场,建设长三角区域的"米袋子"、"菜篮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快速成长阶段。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理论,着眼于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定位,研究合肥新城市定位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的历史背景下,探析其区域立法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协调区域立法的视角,立足湖州,谋求湖州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有效参与与应对长三角区域立法协调,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以促进湖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处于区域城镇体系的核心地位,城市集聚带动能力的强弱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集聚带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探讨安徽各中心城市今后发展的方向及推动安徽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文章利用简化的威尔逊模型对空间关联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三个经济区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后发区域金融存量水平较低,中心城市金融辐射能力较弱.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加速资源流通,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心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楼宇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引领中心城市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市政府应强化对楼宇经济的认识,积极履行职能,为楼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实现楼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结合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特点,从对泛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入手,深入地探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利益调节机制、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及保障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及互动机制、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生态补偿机制、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动态协调及流动讥制、泛长三角与区域外部关系的协调发展及合作机制等问题,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而相邻"长三角"的安徽省,也在此区域的辐射范围内。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不仅能够促进安徽省健康稳步的发展,也会给整个长三角区域带来更好的发展契机。首先阐述了长三角经济圈的现状,分析了安徽省融入长三角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安徽省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地处长江下游、紧邻长三角地区,是长三角地区的自然延伸地带,无论是从安徽与目前的长三角地区的历史人文的基础考证,还是双方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互动、互促和互补关系,以及合作的现状来考察,可以说,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近年来,安徽以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心,主动寻求与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各省市及周边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安徽要想真正融入长三角,广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还需采取诸多积极措施和进行全方位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德阳是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县域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德阳始终把强化政府统筹作为职教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了政府在规划、资源、政策和办学等方面的统筹,推进了区域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十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区域物流的发展影响最大,就此提出整合物流资源、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以及加强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济南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省域性中心城市,在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要充分发挥济南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必须对济南的中心城市功能予以明确定位,并通过各种战略举措促进这一功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珍贵资源,从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从影响所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到带动所从事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都日益显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得出安徽省应该鼓励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群体的融资能力,培育和形成若干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是安徽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在推进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11-2015年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原始数据,结合各市产业实际发展方向,构建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和主分量分析法对2011-2015年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安徽省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长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和内容.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和产业发展分析,来阐述基于城市经济学的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由于长久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我国经济地理特征和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决定区域经济格局的基本因素。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到一定推动。主要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演化的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耦合度模型进行分析,反映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长三角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院校、社会四大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形成以"协同发展"为共同目标的多中心治理局面。文章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层面进行论述,指出要维持治理局面的稳定,需在明晰"多中心"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打破"单中心"的桎梏,通力合作,打造一条"四足鼎立"的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