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高达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2)治疗后观察组ALB(44.72±2.09)g/L、ALT(57.25±21.09)U/L、TBLL(41.72±7.09)μmol/L,均优于对照组(40.18±1.06)g/L、(82.58±42.35)U/L、(47.18±15.06)μmol/L(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联合肝宁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内阿霉素分布的方法,并研究低浓度五味子乙素对K562细胞内化阿霉素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猪内皮细胞(pEC),以20μmol/L阿霉素处理2、4和6小时;或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0、10、20、40、80和100μmol/L)处理4小时。培养K562细胞,以5μmol/L阿霉素处理2、4和6小时;或加入不同浓度阿霉素(0、2.5、5、10和20μmol/L)处理4小时。采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五味子乙素(Sch B)与阿霉素联合处理K562细胞4小时。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阿霉素的特异荧光。[结果]固定浓度处理pEC(20μmol/L)和K562(5μmol/L)后检测,发现细胞内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种细胞4小时组荧光强度分别达到6小时组的96.93%和95.23%/。在直方图上,阴性和阳性细胞群界限分明。阿霉素(2.5、5和10μmol/L)单独处理细胞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6.78±3.34、64.70±6.24和118.35±9.67;添加25μmol/L Sch B实验后荧光强度增加到43.45±4.25、103.74±7.36和146.69±8.32,Sch B显著增加了K562细胞内阿霉素的分布(p<0.05)。[结论]建立的方案可快速测定细胞内的阿霉素分布;低浓度Sch B促进肿瘤细胞内化阿霉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治疗老年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功能为NYHA IV级,经规范洋地黄强心、利尿剂利尿和硝酸甘油扩血管效果欠佳的老年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rh BNP治疗组(rh BNP组)31例,米力农治疗组(米力农组)31例。观察2组患者呼吸及心跳频率、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心静脉压(CVP)、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 BNP)水平并观察肝肾功能。结果:rh BNP组较米力农组患者的心率,肌酐及NT-pro BNP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分别是(25.6±8.7)次/分,(18.5±7.3)次/分(p0.05);(68.2±11.8)μmol/L,(46.4±10.9)μmol/L(p0.01);(687.7±221.5)ng/L,(430.4±170.9)ng/L(p0.01)。rh BNP组较米力农组患者的LVEF的增加水平有明显差异,分别是(8.1±4.7)%,(5.5±3.3)%(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VP、NYHA心功能分级及呼吸频率的改变则无明显差异,分别是(56.4±10.3)u/l,(47.8±2.6)u/l(p0.05);(5.4±3.3)cm H2o,(4.0±2.8)cm H2o(p0.05);(1.3±0.3),(1.0±0.4)(p0.05);(15.1±8.7)/分,(12.5±9.3)/分(p0.05)。结论:rh BNP治疗缺血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治疗化脓性腮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化脓性腮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hs-CRP、ESR、WBC分别为(8.24±3.45)mg/L、(13.46±5.37)mm/h、(7.23±1.87)109/L,观察组分别为(7.24±3.12)mg/L、(14.58±6.05)mm/h、(6.75±2.07)109/L,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脓性腮腺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胃幽门联合支架治疗晚期胃体胃癌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1~68岁,平均53岁,其中胃体上段胃癌6例,胃体下段胃癌22例,累及胃窦8例,均未累及贲门和幽门。胃体腔直径8~15mm,狭窄断长度6~12cm。二、治疗方法1、支架选择:支架需特别选择,上端为大喇叭口,下端为杯状口,非带膜支架,长度需超过狭窄段上口与幽门间距离2cm。直径上端为25cm,下端为18cm。2、仪器应用:FuJun0200FP电子胃镜,弹性导丝,外径0.8cm的幽门支架置入器(南京微…  相似文献   

6.
龙彦  李淼  刘勇  杨阳 《科学大众》2015,(1):178-179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情况。方法:28只Wistar大鼠实施结肠吻合术,术后随机分草酸铂组(A组)和草酸铂+GM-CSF组(B组),每组14只,B组于吻合口两侧浆膜下层注射GM-CSF。术后24小时两组腹腔注射草酸铂25mg/kg。测定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纤维含量。结果术后第7天二组均出现吻合口漏,分别为3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爆破压值及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9.26±4.31)mm Hg、(191.15±1.84)mm Hg;(9.86±0.40)μg/mg、(11.38±0.50)μg/mg;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1.08±0.11)p·μm2、(1.43±0.08)p·μm2;(1.06±0.10)p·μm2、(1.34±0.09)p·μm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GM-CSF可促进结肠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我院行食道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探讨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并归纳总结食道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青藤碱凝胶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卡赛帕克C18MG液相色谱柱(218 mm×4.6mm,5μm),甲醇-0.2mol/L磷酸氢二钠-0.2mol/L磷酸二氢钠(50:30:20),检测波长为26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青藤碱在0.24~1.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6)。青藤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青藤碱凝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黄连配方颗粒及饮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固定相为: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1:1),含0.2%三乙胺,并用磷酸调节p H值至3.0]-乙腈(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3nm;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建立微芯片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分析细胞内还原型(GSH)和氧化型(GSSG)谷胱甘肽的新方法.分别考察缓冲液pH值、缓冲液浓度、SDS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检测电位等因素对GSH、GSSG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在3 min内实现GSH和GSSG的有效分离和检测.GSH和GSS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200.0μmol/L和2.0~100.0μmol/L(R2>0.99),最低检测限(S/N≥3)分别为4.87μmol/L和1.98μmol/L.最终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细胞样品中2种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乌奴龙胆的组培快繁体系,该研究选用采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羊达乡境内的乌奴龙胆植株进行组培快繁实验。实验对乌奴龙胆的合适外植体、HgCl2溶液最佳消毒时间、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带节茎段适合作为乌奴龙胆组培实验中的外植体,叶片块不适合作为外植体;HgCl2溶液最佳消毒时间为6min,平均未污染率为66.67%±3.33%,平均成活率为63.33%±3.33%;最佳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基为:P7处理组(MS+0.1g/L肌醇+30g/L蔗糖+5g/L琼脂粉+2.0mg/L 6-BA+1.0mg/L IAA pH5.6),平均芽增殖倍数为2.47±0.12,平均芽长度为17.07±1.56mm,平均未玻璃化率为80.00±5.5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T5处理组(1/2MS+0.1g/L肌醇+30g/L蔗糖+5g/L琼脂粉+0.3mg/L NAA+0.3mg/L IBA pH5.6),平均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3.63±0.09条,平均根长度为39.03±0.30mm,平均根健康率为85...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并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方法:采用Scienhome C18 ODS(ID 4.6 mm×200 mm,5μm,德国Kromasil),0.01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0.5mol/L四丁基溴化氨(78:22),检测波长为29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乳酸左氧氟沙星在5~2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乳酸左氧氟沙星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危险分层等临床特点及其降压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海拔3658米西藏拉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综合危险分层、降压治疗方案及血压达标率、降压幅度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占87.5%以上,男性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数显著多于女性(1.90±1.00与1.27±0.91,p0.05)。心血管综合危险分层高危、中危、低危者分别占91.11%、8.89%和0%,不同性别之间患者高危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总体血压达标率为63.9%,其中高危组64.1%、中危组为62.2%,两组血压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危组患者使用了更多种类的降压药物(分别为2.02±0.96及1.65±1.03,P0.05)。3级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2级和1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38.2%、73.2%和83.6%,p0.01);从降压治疗方案来看,应用1种降压药者占32.67%、2种降压药者占37.37%,≥3种降压药者占29.95%;单药降压药物者中氨氯地平组与厄贝沙坦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6.0%和63.5%,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3级高血压患者中比较不同的联合降压方案的降压疗效,与以A+C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组比较非A+C为基础的方案收缩压下降更为显著(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5.71±11.25(%)与31.18±9.47(%),P0.05);与不含利尿剂组比较含有利尿剂的联合方案的收缩压下降更为显著(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2.94±12.40(%)与28.81±11.36(%),P0.01)。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且高危者比例高。在近期血压达标方面A+C联合方案似乎不具有优势,而联合应用利尿剂可能具有更显著的降压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色谱柱,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用磷酸调至pH3.45±0.1)——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40℃。结果:苯扎氯铵在19.52~214.72ug/ml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60%,RSD值为0.5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测定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陈宇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189-190
影响连续梁支架现浇施工技术的主要因素有:支架、模板、混凝土等,本文结合施工实例,重点阐述采用满堂支架体系进行连续梁整体现浇施工,其支架体系布置合理、稳定、安全可靠,同时阐述施工工艺特点及控制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百草枯诱导HK-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K-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采用任何药物干预培养24h;模型组:以800μmol/L百草枯培养24h;氯沙坦预治疗组:先以75μmol/L氯沙坦培养1h,再以75μmol/L氯沙坦+800μmol/L百草枯培养24h。观察各组细胞TLR-4、NF-?B、TNF-α、IL-6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NF-?B、TNF-α、IL-6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预治疗组TLR-4、NF-?B、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沙坦预处理能够抵抗百草枯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B信号通路活化,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微纳米纤维支架的力学强度是组织工程支架设计与计算的重要影响因素。本论文建立了一种具有随机分布特征的高分子微纳米纤维支架的弹性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纤维之间拉伸、弯曲及剪切力的影响,并通过微纳米纤维支架的有限元分析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计算随机分布型高分子微纳米纤维支架的整体力学性能与纤维支架密度、高分子纤维直径等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是否会增加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方法分析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2016年间随机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随机选择了102例高血压病3级未出血患者资料,选取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 PLT)为分析对象,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两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OR值,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GB分别为(180.18±38.96)g/L和(149.06±33.82)g/L,标准误为4.59和3.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分别为(180.25±64.00)×1012/L和(215.47±79.43)×1012/L,标准误为7.54和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GB与PLT相关系数r=-0.385,P=0.00,观察组r=-0.461,P=0.00,较对照组(r=-0.251,P=0.01)相关性明显;(4)两组间HGB OR值为1.122,表明HGB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PLT OR值为0.907表明PLT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5)同时此研究观察组HGB(180.18±38.96)g/L及对照组HGB(149.06±33.82)g/L分别与标准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30±20)g/L作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4.5和3.3两组的HGB都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两组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都普遍存在红细胞增多情况。(6)此研究观察组PLT(180.25±64.00)×1012/L与对照组PLT(215.47±79.43)×1012/L也分别与标准PLT正常值(200±100)1012/L做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7.5和7.8,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PLT增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高原地区因缺氧、低压等高原环境因素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而引起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研究中初步得出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而PLT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HGB与PLT呈负相关关系;HAPC观察组PLT较对照组低,较低水平的PLT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影响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采用以软光刻(soft lithography)为主要手段的微加工技术制备微流芯片并将其应用于制备单分散性的海藻酸钙微胶珠.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1.5%(Wt),CaCl2的浓度为1mol/L,海藻酸钙微胶珠的直径可以控制在50μm至数百μm范围内,单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原人群血红蛋白浓度对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录入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人群共计10328人次,排除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明确贫血、严重肝肾功异常、严重心肺疾病及肿瘤患者及资料不齐全等情况,最终纳入共计5644人。所有患者采集血压、血样饱和度、体重指数、脉率、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尿酸等常规体检项目。比较不同血红蛋白浓度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不同性别慢性高原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结果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以下五组,1组HB140g/L;2组140g/L≤HB160g/L;3组160g/L≤HB180g/L;4组180g/L≤HB200g/L;5组HB≥200g/L。血尿酸水平分别为:1组为278.04±83.16umol/L;2组为293.87±72.50umol/L;3组为351.84±85.82umol/L;4组为398.48±83.13umol/L;5组为434.93±89.69/L。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血尿酸水平也进行性升高,而且所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女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非CMS人群的3倍(36.2%与12.1%,p=0.00);男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非CMS人群(64.22%与36.1%,p=0.00)。同时,男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CMS患者(64.2%与36.2%,p=0.00);男性非CMS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非CMS患者(36.09%与11.98%,p=0.00)。结论高原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这一现象与慢性高原缺氧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