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出版业是一个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产业。在编辑出版的运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创造,人的素质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就成为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现代出版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而知识更新,是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是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必然要求。一、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现代编辑不仅要多方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传播出版信息,还要对大量的过剩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便把最好最…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是一项新型出版业务,其业务内容与业务模式都有别于传统出版,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目前对电子出版工作的认识存有几种偏差,一种认为电子出版物制作完成后没有必要经过专门的编辑出版环节;一种认为电子出版物是一种具有技术产品特点的出版物,出版人员没有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的科学依据问题根据最近几年来的出版实践,深感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认真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有些出版物不断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或黄色的内容,而且泛滥成灾,一部分出版物的编辑加工质量下降,都与我们的出版编辑队伍中一部分同志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编辑出版人才,是一项既迫切又有长远意义的基本建设。开展和加强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是解决这一任务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认真作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工作,对于培养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4.
后记     
编辑出版学科研究进展、年度评论等评论性连续出版物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编辑出版这类评论性连续出版物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些传统的成熟的经典学科,诸如经济学、法学、史学等基本都出版有本学科领域的年评或研究进展类出版物。同时,这类读物的编辑出版还是促进科学研究活动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些新兴学科如信息学、情报学等纷纷编辑出版这类出版物,正是出于促进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科学年评》的出版对促进和规范出版学研究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书刊编辑出版过程时间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和  张平 《编辑学报》1996,8(2):90-93
与科技信息业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编辑出版技术手段落后,编辑出版生产组织管理水平更加落后,是我国图书出版周期长的直接原因。本文试图将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组织的科学管理方法与出版物编辑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研究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控制,以达到提高编辑出版工作效率,缩短出版物生产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献信息是经过人们有目的筛选、归纳、加工、整理后的信息;文献信息又是将动态信息固化为相对静态的文献形式。它所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的认识水平,成为社会知识存贮的重要形式。报纸作为传递情报信息的重要媒介,又可称为资料信息密集型出版物或编印周期十分短促的连续性出版物,具有所收资料信息均为第一手文献的特点,所以报纸文献的信息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7.
关于出版物的编辑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然而,由于出版行业没有将其具体化,因此出版物编辑出版的规范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不用说像美国的《芝加哥手册》那样具体细致的规定,甚至在一些根本的、大的方面,中文书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这不能不说是出版界的一大遗憾了.更有甚者,有的人还否认编辑出版需要基本规范.他们认为编辑出版的灵活做法更能体现出版物丰富多样的特质.的确,出版物的多样性,要求编辑出版要有灵活的做法,但是灵活性并不能否定原则性.  相似文献   

8.
图书编辑出版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有关博物馆图书编辑出版的讨论曾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热烈,于今则稍显冷淡。行业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着贴近社会、涵盖题材广泛的等特点,其建设发展仍需很多助力,华侨类博物乘行业博物馆发展之势而起,在行业博物馆中属于力量较为强大的一支,且早于2011年就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下成立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华侨类博物馆的新建带动了各类图书出版物的问世,这些图书出版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华侨类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与完善。信息化时代,图书编辑出版正在成为以华侨类博物馆为代表的行业博物馆举步前行的新机遇和新引擎,博物馆编辑出版图书将再度引起关注,新的研究热潮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9.
出版物质量是编辑出版工作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图书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质量。出版物是以其特有的精神内容和审美蕴涵,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为了提高和确保质量,首先必须优化选题。选题优化与论证论证这一科学方法运用于工程(自然的、社会的),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思想的、习惯的、制度的等原因,选题论证尚处在开始学习、运用阶段,还需要实践和积累经验。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工程、研究课题,都是不能草率从事、仓促“上马”的。  相似文献   

10.
方卿 《出版科学》2001,(3):40-41
编辑出版学科研究进展、年度评论等评论性连续出版物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编辑出版这类评论性连续出版物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些传统的成熟的经典学科,诸如经济学、法学、哲学、献学等基本都出版有本学科领域的年评或研究进展读物。同时,它还是促进科学研究活动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些新兴学科如情报学、信息学等纷纷出版这类出版物,正是从促进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显然,年评类连续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组织我市书报刊出版发行单位,将此次全国书市当作出版物展示、订货、展销和与全国书业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一项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来参加,转变观念,积  相似文献   

12.
《吴医汇讲》是否期刊的争论延续了半个多世纪。重温这个200多年前出版的中医著作,参照各家认识,我们认为11卷《吴医汇讲》不具有连续性,不能将其归于连续性出版物;也缺乏时效性,无法及时传播学术信息。尽管《吴医汇讲》采用了期刊常用的编辑出版手段,但它仍然不是期刊,而属于汇编作品。《吴医汇讲》系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唐笠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9)
编辑的信息撷取与学报的资料室建设文/李晓娟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学校每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获取社会的承认,大多数需要通过学报这一媒体来完成,从而变为一种信息。因此加强学报编辑的信息撷取量,就成为学报编辑出版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信息是学...  相似文献   

14.
编辑出版人员心理素质亟待提高张锋出版物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要提高出版物质量,必须研究编辑出版人员的心理,研究人的大脑及其统辖下的神经系统之结构、生理及心理(包括思维)过程的一般规律,舍此别无他途。编辑出版人员工作时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知识,而...  相似文献   

15.
以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背景,深入分析了编辑出版网络化的意义,包括通过网络的互动性大大简化了编辑工作,而且在网络的作用下编辑工作更加科学,同时审稿的准确度也大大上升,出版物提供的信息共享性也大大提升.根据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时代编辑出版提出了笔者自身的建议,指出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必须更新思维,发挥网络时代大数据的优势,全面激发创新理念,利用互联网充分拓展学习领域,通过互联网建立编辑出版虚拟工作室等.  相似文献   

16.
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出版工作者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新型的编辑出版队伍》一文,见解独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编辑加工歌     
本人从事编辑工作,迄今整整30载,深感编辑加工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使文稿转化为正式出版物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出版流程中的关键工序,对出版物质量影响极大。故此,结合自己的体会,将编辑加工的意义、要求、程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编成一首四言歌诀,献给在编辑出版园地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朋友。  相似文献   

18.
郭丹 《科技与出版》2007,(12):39-40
2007年是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物质量管理年,中国标准出版社作为36家倡议单位之一,向社会承诺奉献优质产品。借出版物质量管理年的机会,我与同仁们一起分享我在编辑加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及信息总汇》(以下简称《国家标准目录》)的经验和体会。我从1999年开始做《国家标准目录》,至今已编辑出版了5本。我在编辑工作中,一直坚持主动策划,决不等稿。因为如果等稿,只能停留在一般层面上编辑加工,使书稿质量很难有质的飞跃。我通过不断的摸索,逐步建立起一套质量保证体系。目录类图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信息量大。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刊》2011,(2):3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20.
赵永明 《出版发行研究》2018,(7):109-111,101
本文对中国方言类出版物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并指出中国方言类出版物编辑出版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