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科技的进步为人们发现和获取诸如沉船沉物之类的水下文化遗产(Underwater Cultur-alHeritage,简称“UCH”)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商业性打捞者为追求高额利润而采用破坏性打捞方法,甚至在打捞出水之后不惜再人为地加以毁坏。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过多年协商终于在2001年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下称“2001年公约”)。①本文旨在剖析这一最新发展,以期对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启迪。一、有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新发展2001年公约由序言、正文和附件《关于开发水下文化遗产活动的规章》(下称“《规章》”)组…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和严重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对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公约》对水下文化遗产做出了明确和科学的界定,创设了水下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机制以及多样化的争端解决机制,为规范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3.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 称《世界遗产公约》)。为了有 效地实施《世界遗产公约》,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6年成立了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5日,在经过两个星期的艰苦谈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终于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它将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一、巴厘岛路线图的产生背景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为遏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在1997年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公约》实施取得重大突破,缔约方在日本京都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3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在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上审议通过,中国政府全程参与了该《公约》谈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所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并予以公布。(二)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立即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地组织对於宪法草案的讨论,向人民群众广泛地进行对於宪法草案内容的说明,发动人民群众极提出自己对於宪法草案的修改意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应当继续进行工作,收集人民的意见,加以研究,在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以前完成宪法草案的修改,并准备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如从领海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应将有关情  相似文献   

8.
一编制<莫高窟第85窟保护研究>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背景 从1997年冬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起草制定一部文物古迹保护领域的行业性规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草案)>(以下简称<准则>)和与之配套的<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以下简称<阐述>).  相似文献   

9.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明确规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地名保护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呢?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  相似文献   

10.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了以其第76条和附件二为核心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法律制度,使沿海国得以在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依据国际法建立范围最大、也是最后的国家管辖海域。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制定了旨在协助执行《公约》第76条的《科学和技术准则》。《准则》将《公约》中相关规定加以详细说明,等于是《公约》第76条的执行细则。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现在世界各沿海国,正在大力加强对于本国管辖海域的控制和管理。中国在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后,需要采取哪些步骤,以充分利用《公约》给我国带来的机会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呢?日前,笔者就此问题走访了我国著名海洋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刘楠来教授。刘教授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部“海洋大宪章”。《公约》中关于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制度,集中体现了国际海洋法的最新发展。《公约》还为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国际制度。刘教授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安排了"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阅读材料。虽然只是阅读材料,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3.
“领海宽度”这个词,最早产生于14世纪,但是,数百年来,沿海国家对其邻海宽度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1958年和1960年,联合国曾两次召开海洋法会议,对领海宽度问题进行专门讨论,但都没有取得任何结果。直到第三次联合国海洋会议结束,各国才就领海宽度达成一致意见。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直至按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米)的界限为止。”这一规定,既解决了数百年来悬而未决的领海宽度问题,又满足了中小海洋国家在国防安全、海洋资源等方面的需要。关于领海的划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此外还规定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自1975年《公约》正式生效后,已有176个缔约国。截至2003年7月4日,全世界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754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有2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名录,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遗产21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相似文献   

15.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尽快制定教育法的建议和提案,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组织力量着手教育法的起草工作。经过近10个年头的广泛调查研究,在总结我国教育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教育法制建设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去年12月,国务院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委员们对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草案的主要内容,给予了肯定,认为草案总的来看比较成熟;同时,提出了不少好的修改意见。根据委员们的意见,我们对草案进一步作了研究、修改,形成了现在提请大会审议的草案。这个草案共10章84条。  相似文献   

16.
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体现在对岛屿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将南海争端带入了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倪豪孔 《新高考》2009,(10):56-57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各国代表审议决定,把“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化成果。“福建土楼”作为植根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聚族而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因其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第三、四、五条标准,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上海教育》2023,(11):4-5
<正>1 UNESCO《公约》生效据UNESCO官网2023年3月6日报道,《全球高等教育公约》(The Global Convention on Higher Education)于2023年3月5日正式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全球公约。它将彻底改变高等教育的准入资格与阶层流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环境教育概念提出以来,其内涵也一直在丰富和发展着,由早期的关注环境教育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上的必要性到把“环境教育理解为适应不断急剧变化的世界的综合性终身教育”;由关注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到关注可持续性的发展,其中蕴涵着的是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的改变。为了普及、推进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3年联合国设置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在该委员会的协力下,1994年,UNESCO(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为了可持续性教育”的国际创意———“环境、人口和教育”(EPD)计划,为世界环境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成员国之一,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以<宪法>为依据,以<渔业法>为主体,与国际公约相协调,可以说较为完善.但在立法精神、执法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法律内客仍需要一定的补充.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对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立法、执法、管理体系、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探讨,使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