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西兰女总理海伦克拉克近日承认,她为动物保护协会慈善义卖捐出的一幅自称是本人亲手所画的抽象画,其实是她请别人画的,并就此发表道歉声明,并捐款1000新币。 克拉克辩称,她之所以在别人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大家都知道的轶闻: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来录取新生。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应考者交卷后,应考官一连看了好多幅都不满意。正失望时,他被一幅别致的画吸引住了。原来这幅画不象先前的那些作品,或在半山腰中画座古寺,或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而是根本就没有画寺,只在白云缭绕的山下溪流旁  相似文献   

3.
张志霞 《大观周刊》2012,(32):240-240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男孩;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从小便博览群书。非常广泛,应该称得上颇有才气。然而.就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节美术课上,却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要求画一幅画,把你心中最美好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一幅幅憧憬美好未来的嘶面展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一页一页地批阅学生的图画作业,这时,一幅与其他图画极不协调的画面展现在老师面前——一个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断头台”上,躺着一个人.头颅已经被砍下来,鲜血满地,画面阴森恐怖。  相似文献   

4.
邂逅     
邂逅发生在十八楼。我与她邂逅,欣赏她在一年四季里不断更改的容颜。她像一幅多彩的画,映在十八楼上,我的落地窗中。夏天的她,神态娇媚。炽热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反射出的光芒就变得清凉。她在夏天是一条河,是一条两岸夹着厚重石岸的苔藓绿色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株洲市601厂技工学校副校长张宝华,自创了一种指纹画,专画小犬。一年多来,已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100多幅。本刊选登两幅。  相似文献   

6.
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宜兴紫砂犹如一位清丽、质朴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女,她永远同山明水秀的江南一样.如一幅引人注目的佳人画,又如一首沁人心肺的抒情诗。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位著名的塔莎奶奶,一个按自己方式在乡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不断地将生活中的美好画出来的老太太;在上海,也有这样一位从容、优雅地生活着的女画家,她叫董蕾。这位颜文梁先生的女弟子,绘画是她从小的梦,如今,她依然说自己梦犹未尽……青果巷董蕾曾为自己的出生地画过一幅名为"青果巷"的油画:古老狭长的小巷深处,一个小姑娘边走边吹着肥皂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接待处的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现已难得一见的,具浓郁岭南特色的阳江漆画。这幅漆画上绘画了许多的金鱼,每一条似乎都是活的,金鱼华艳的鳞片被漆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这画吸引了许多来广东省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在画前驻足观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省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看了这幅漆画后,都讲,这是一幅中国漆画的佳作,这样好的漆画,现今已很难见到了。中国创造了一种在宣纸上使用水墨色彩绘画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画出的画非常有特色,被国人冠以“国画”之称,可见中国人对这种画的偏爱。但…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是一幅素雅的画,并非要将她浓墨重彩、浓妆艳抹,遮盖她的本来面目,才能让读者接受。换句话说,难道林徽因除背负那些绯闻之外,就没有其他打动读者的魅力了么?绝不是。林徽因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她留给后人的不仅是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在深沉丰厚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下扬州     
拜湃 《报林求索》2009,(5):32-32
<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是一首唐诗,一篇宋词,一曲牌名,一弯幽幽然散发冷光的月,一根清粼粼静谧自立的弦。读过的人十年后还魂萦梦牵,没读过的人,把最美的想象都留给了她。扬州是一幅画,融汇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以唐人  相似文献   

11.
这分明是一幅画.处处显露出精心构思的布局。 这决不是一幅画,它是一幅纯粹的摄影作品,没有搞过任何彩排摆拍,也没有做过任何后期加工。  相似文献   

12.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7):28-29
不可思议 在一家美术馆里有个女人站在一幅画像前面,那画像画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想想吧!”她高声说,“连买件像样衣服的钱也没有,却能请得起人给他画像,真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3.
画魂常香     
此次首都博物馆举办潘玉良画展,200幅作品,让人完全坠入潘玉良的世界里——她的才华、她的坎坷经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她那为数众多的女性人体画,潘玉良一生获奖无数,其中大部分也正是这类作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万玉云 《出版广角》2015,(4):121-123
有没有一种喜爱,最初开始于一个名字?对林风眠,我就是。林风眠,念着念着,像一幅温远的画,清艳。他画的画,他做的事,他的性情,他的品格,越看越洞明,再要不喜爱,已是不能。  相似文献   

15.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赝画了一幅梅花,顺手题了一首七绝:“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相传梁实秋年轻时画过一幅梅花图赠友人,并在画的一角题写了李方赝的这首梅花诗。无独有偶,丰子恺亦曾画过一幅赏梅图,李诗中的“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两句赫然出现在画面之上。可见李的诗句对后人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16.
广周 《兰台内外》2013,(2):24-2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齐白石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  相似文献   

17.
正凡是去过上海蔡元培故居的人,都会留意到故居中悬挂的蔡元培先生的三幅画像。这三幅画像有两幅悬挂于客厅,一幅是刘海粟于1921年赴京讲课期间为蔡元培所绘的小幅油画肖像,一幅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周峻女士于1926年所绘的《蔡元培像》;还有一幅悬挂于书房,由蔡元培的长女蔡威廉于上世纪30年代所绘的尚未完成的《蔡元培像》。其实,在故居中还藏有一幅1929年绘的《蔡元培肖像》,只是此画从未对公众展示过,而这幅画的作者正是我  相似文献   

18.
那天来到捷运台北车站转车,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设墙上一幅画作“法象威仪”(释迦牟尼怫坐像)吸引,原来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典藏的佛教文物复制画,再仔细一看,旁边还有四幅小复制画,有翠玉白菜、青瓷莲花式温碗、碧玉瓜辫杯及四库全书,遣四幅画镶在墙壁中,每一幅画有三面,可以转动,观赏翠玉白菜时,用手转一面,就可以看到翠玉白菜文物的介绍与出处。  相似文献   

19.
我了解刘梅是从她的封面设计开始的。记得是1984年春节之前,装帧设计室送来了我责编的《灯谜趣话》一书的封面样。封面用黑色做底,正中是一只变形的公鸡,又象是一幅迷宫图,还象是一盏红灯笼,下面是黄绿相间的书名;将元宵灯谜的盎然意趣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看刘梅的画和她的封面设计都使人感到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虽然她并不乏现代意识,她设计的《苏联画家十人集》的封面流畅洗练、洋味十足,她为美国作品《你可以说服任何人》设计的封面使全国许多家出版社的同类书设计群起仿效而成为流行的款式,但她设计的古籍图书封面更能代表她的特色。她喜欢以暖调为主,用别人不太敢用的大红、大绿、杏黄来烘托气氛,达到强烈的对比和鲜  相似文献   

20.
漫说漫画     
李土 《新闻采编》2006,(2):46-47
漫画,是画家用简洁犀利的笔法,挥洒而成别具讽刺意义与幽默感的一种绘画作品。凭着漫画家的敏感性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用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的手法,巧妙地绘制出特具幽默、诙谐的图画来,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发挥其鞭策或昭彰的效果。我在读了2005年后半年阳泉日报晚报B6版上几幅漫画后,令我这门外观画者想说几句外行话。2005年8月31日题目是《第三者》的漫画(见图),画面上看画的题旨应是夫妻二人。妻子在左边,她右手托起手帕正在拭擦满面垂泪,似悲哀之态。在她面前右方,她的丈夫正搂抱着一位穿裙女人,但这位女子长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