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佩波 《新闻传播》2010,(2):114-114
手机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拓宽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也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广播电视面对新兴的第五媒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走融合发展之路已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信息传播的大革命。如今,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媒体——手机媒体。除通话外,手机还用来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游戏娱乐、订购商品和服务,许多人将其称为"第五媒体"。手机通过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平台出售信息产品。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为例,其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2006年,又推出了一款即时通信工具——飞信(Fetion),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不仅仅是人们重要的通信工具,还是有很强覆盖力的传播载体,因此,手机被称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并且以这一媒体为载体的文学称为"手机文学"。手机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学的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建功 《传媒》2010,(12):16-17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或平台.从这个角度,手机怎么也和媒体沾不上边,因为媒体是面向公众的,而手机是通汛工具,私密性是它的第一特点.那么手机是怎么样成为媒体,甚至成为超越所有传统媒体的"智能媒体"的呢?  相似文献   

5.
当前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手机为主的移动新媒体正在蓬勃发展。手机正从最初的语音工具,演变成信息终端和信息处理平台。手机正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未来的3G手机具有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的特点。当年轻群体习惯了选择手机作为首选媒体,就自然希望通过手机获得更多信息产品。手机作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6.
第一部分手机媒体的定义、特点和研究现状 手机媒体的定义 手机也被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的手机只有语音通信功能.手机自从有了文本编辑和短信收发功能后,就被赋予了媒体的属性,成为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7.
张凌霄  张冉 《新闻世界》2010,(8):263-264
本文探讨手机电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第五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手机媒体是具有一定特点的舆论传播工具,怎么利用这些特点,克服手机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和弊端,是现在和未来都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手机多元化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对手机媒体的舆论传播功能加强管理势在必行。手机媒体传播特点手机已经成为继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新兴媒体。随着各方面功能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传媒  相似文献   

9.
孙志逾 《东南传播》2010,(7):98-100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须臾不离现代人的生活;作为信息终端,集成了众多媒介的特点。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将远大于手机本身所固有功能的影响。在手机新媒介产生并日渐繁荣发展之际,手机与其他媒介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融合;手机特点不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而是其他媒介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0.
母宗沁 《新闻世界》2014,(6):124-125
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且日益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之下,手机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传播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面,越来越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本文对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承担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它的名片。但应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挑战和冲击,面对受众角色的悄然变化,一贯以稳重严肃面孔示人的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在稳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时,更加彰显民生情怀。时政新闻报道要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将传播模式由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转变为以"受众本位"为主导,从而更加关注民生,更加以人为本,以民生视角去观察、报道现实生活。这既是一种宣传艺术,更是一种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12.
2005,手机与他媒体谁是待嫁的新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兰 《传媒》2005,(12):17-18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尽管曾经有人质疑过"第五媒体"的说法,但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手机的媒体功能越来越凸现出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这些功能将得到更加完美的演绎.伴随着全国第一家手机报的推出,打开了手机进入媒体行列的大门,之后,手机小说、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动漫、手机广播等接连不断地出现,手机在不断地寻求和他媒介的结合.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口袋,吸纳了传统媒介的众多精华,并正在凭借自身的先进技术优势整合出一个全新的媒介.本文通过对手机和他媒体的联姻所产生的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分析,试图为读者打开通往手机媒体之门.  相似文献   

13.
极高的普及率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让手机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也从传统的即时通讯工具变成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特性于一身的移动媒体终端。手机媒体的受众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对受众特别是年轻的群体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手机与我们更加贴心,手机应用更加广泛,手机更加智能和人性,手机成为第一媒体的时间,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手机短信:从人际交流到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学界还有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16.
姚崇  ;安昱霏 《新闻世界》2014,(10):103-10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手机媒体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分依赖和"微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如何辩证的看待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的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将会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媒体终端发展,手机读物等都将有较大增幅,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本文着重介绍手机出版的特点以及其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希望能给传统出版业向新媒体出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的功能逐渐强大.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还可以用它来上网、读报、看电视等等.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很好地将手机与互联网的优势合二为一.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手机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和融合后所产生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9.
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媒体具有传播快速便捷、交互性强、个性化、成本低廉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机媒体从发展初期开始,就与体育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手机媒体通过报道体育赛事为自身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体育也搭载了手机媒体这个有效的传播工具,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要,这种供求关系的扩张不断地催生出新的传播媒介。从第一张真正意义的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期间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而近年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仅仅在几年内就在传播媒体领域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就在对网络媒体的探讨仍方兴未艾之时,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手机媒体正向我们悄然走来并渐成燎原之势。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和优势——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通话工具出现的,而随着手机媒体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作为一种通话工具的原初功能正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