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具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教育责任,才能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黄乾玉 《教书育人》2006,(10):37-38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是有所信仰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人类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振兴,希望在教师。教育是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和尊…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它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知识是属于人的一种对象性的具有客观内容的意识形式”,知识论把人生作为对象来认识,获得的是人的知识,未必理解人的价值。而…  相似文献   

5.
教师首先要成为一片海,才能指引给学生一条河;教师首先要成为幸福的人,才能点亮学生的幸福人生.只有教师的发展,才能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有效教学,才能以幸福点亮幸福,人格影响人格,智慧启迪智慧,实现师生的幸福成长.因此,如何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拥有教育的信仰,拥有教育的激情与智慧,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从而成就工作的尊严与光荣,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教育要引领师范生对深层道德信仰的追寻。只有多领域地涉猎和深度思考,才能让他们确立科学的道德信仰,为幸福教育打下一个深层次的基础。在具体丰富的现实个人体验中,师范生得到道德成长,并在职业准备和职业实习中为获得幸福训练必要的技能,体验初步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项拯救人类灵魂的事业,教师只有基于自己的教育信仰,才能抵制各种诱惑,虔诚地身体力行教育的使命。基于信仰内涵的教育信仰结构是:教育理解是教育信仰重建的观念基础,教育信仰是教育信仰重建的内在动力,文化境界是教师信仰重建的外部机制。鉴于此,提出塑造教育信仰的策略,即阅读教育经典,提升职业承诺,赋予职业关怀。  相似文献   

8.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如是说。真正的教育必然建立在教育信仰之上。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者在付出时心里才会盛满爱和幸福;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行为本身才会更加温暖,更加有激情,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杜智华  袁瑞新 《教师》2012,(18):121-122
教师幸福指数的研究,正成为教育界研究热点。教师想要幸福,必须具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本文依据需要层次理论,试图从教育信仰、教育成长、教育创新等层面,探寻教师获取幸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也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现代教育最成问题之处,也是教师教育最大危机之所在。然而究竟何谓教育信仰,何谓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研究中仍隐而不彰。文章从什么是教师的教育信仰,为什么现时代需要迫切地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17,(3):5-12
当代社会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导致了教师教育信仰的迷失。教育信仰体现教师对教师应然价值的确信和职业人格的独立。教育信仰是教师教育自觉的内在根基、教学自由的精神动力和专业自我的理性表达,其终极诉求表现为教师真正"成为你自己",获得职业的独立品格、专业权力和幸福体验。教师的教育信仰依靠教育环境的外部支持和教师的主体建构而得以生发,最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学生的良好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教师的教育信仰直接影响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仰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深沉的情感状态.教育信仰既是教师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其主体活动的外张力.教师的教育信仰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精神、职业情意与职业理想,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应做到有事业心,有乐业情,有理想梦,有信仰心.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维度,它以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促进入的行为和思维发展。教育信仰对农村教师有多方面的功用,不仅有利于教师明确职业理念,还能使其克服职业倦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收获超物质的幸福报酬;但教育信仰的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受到教师自身、学校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所有教育工作者“配享幸福”,做好成为幸福的教育家的伦理准备。根据“福德一致”原则,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教育幸福,就一定要恪守教育专业伦理,尤其是要做到公正和仁慈地施教。  相似文献   

16.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农村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任,关注他们的教育幸福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育幸福感不强,并从社会地位体验、职业环境体验、身心健康体验、学生成长体验和专业发展体验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幸福感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生信仰的永恒追求。从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幸福的意蕴,进一步从师生间共同成长和教师价值在公众氛围下两个方面讨论教育幸福的实现路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主体的幸福,而且更应当关注教师主体的教育幸福,让教师在这一职业中感受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仰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加强教育信仰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确立教育信仰的共同愿景,追求的目标、学习的榜样和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人生信仰的永恒追求.从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幸福的意蕴,进一步从师生间共同成长和教师价值在公众氛围下两个方面讨论教育幸福的实现路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主体的幸福,而且更应当关注教师主体的教育幸福,让教师在这一职业中感受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