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邓红 《中华武术》2001,(3):35-35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2.
杨义龙  高德明 《精武》2008,(9):23-25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经不得品味。架子大者,人感其松散;拳架小者,人觉其拘紧:拳架中者,人说其平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给人一种白开水的感觉,经不得品味,经不起咀嚼。架子大者,人感其散;练架小者,人觉其紧;练架中者,人说其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价太极拳打得怎么样,一是看技术动作规格,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手型、手法、步型、身型、身法、腿法、眼法符合规格要求。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节奏、精神、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步配合协调,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太极拳表演,还是太极拳习练,都普遍使用乐曲来进行配乐演练。现代的太极拳运动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太极拳音乐现象的出现,赋予太极拳运动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演练者的动作和音乐和谐统一,就会提高演练的质量和健身、艺术效果,使自己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在此谈一下对太极拳音乐现象一些粗浅的体会、思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教学的步法练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法在武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腿上功夫,相对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往往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先练步法是一条练习武术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太极拳练习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都保持半蹲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及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负荷。初学太极拳的人,做起动作来往往会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有些人虽说架子较低,…  相似文献   

6.
盘架子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内劲,劲由法生,如何理解这个“法”字呢?人们在盘架子时,对“法”字的操作大体上有四种情况:一是对每个动作的攻防想象;二是细分每一势的力点,如某式是“意在掌根,力点在掌根”,某式是“意在前臂,力点在前臂”;三是演练出某式的劲别,如突出拥劲或按劲;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之易:其一,君不见,公园内、体育场、树荫下,成千上万的人在演练太极拳,足见其易。其二,太极拳形简,长的一百余式,短的十几式,甚至几式,动作简单易学,并无“奇、难、险”等动作,快的一个星期,慢的也就个把月就可学会,不像其他拳术需要很多基本功,可见其易。其三,太极拳适于集体演练,增加了练拳趣味,还可以边听音乐边打拳,学习时可以相互促进,容易学会。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明珠,它孕育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寓含着深奥的阴阳哲理;集呼吸吐纳与肢体运动为一体,收健身欣赏与练意养性之同效。故此,太极拳不仅见爱于华夏大地,更广泛传播于异域海外。引起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习练之,研究之。在此,本人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及训练心得,浅析抓好腰腿功是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关键。太极拳谚中说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可见,腰是上下肢体转动的关键,它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的稳定,以及使劲力到达肢体各部分,都起到主要的作用。太极拳对腰的要求是“松…  相似文献   

9.
蒋玉彬 《精武》2009,(10):51-52
做到“放松”、打出“内劲”,既是正确掌握太极拳动作规格,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必备条件,也是太极拳家展示拳艺修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缠丝图是以《太极拳全书》中陈式太极拳篇的有关“太极图”的论述(讲的是手臂的顺逆缠丝)为依据,结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理论,把步型的变换、腰的旋转与手臂的缠丝合为一体,形成一个“周身一家”的全身太极拳动静缠丝运动,太极图的演练是按着划定的顺逆各三条转换线和步型的十个转换点来运作。太极图演练的预备动作是:两脚分开约三脚宽,两脚尖外展四十五度,立身中正,屈膝半蹲成马步;上肢动作以右臂缠丝为例:左手长腰,右手位于肚脐前,掌心朝后下。太极图是一个在斜面的轨迹上运行的缠丝线。其最高点是与肩…  相似文献   

11.
太极之美     
自娱和娱人,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美学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太极拳套路的运动美,不仅是历代套路创编者的艺术积累,而且是广大套路演练者的艺术发挥。太极拳运动不但有外显的手、眼、身、步的婉转运行和英武造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4.
对参加2006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太极拳类自选项目比赛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员得分能力普遍增强;得分能力和手段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晃动、脚移动、跳动或碾动”其他错误内容扣分是男子、女子运动员动作质量主要失分点;男子、女子运动员演练水平得分较为集中;难度动作对女子运动员得分的影响明显高于其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须提高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李雅轩练的杨式太极刀共40个动作,包括劈、刺、撩、扫、截、挑、磕、挂、斫、剁、崩、点、抹13种刀法。在技法上,又有跳步冲刀、跳步勒刀、跳步旋风的特点。演练起来,既有太极拳轻灵沉稳的风韵,又有雄壮威武之气势,还有龙腾虎跃之敏捷,其架子舒展大方。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之美     
在练习太极拳特别是83式陈氏太极拳过程中,愈加感受到太极拳文化、武学内涵之博大深奥,感受到太极拳给人身心带来的逸悦,感受到太极拳的哲学之美、文学之美、武学之美、力学之美和运动学之关。  相似文献   

17.
赵军 《武当》2000,(11):10-10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因。青年学生活跃好动,喜欢快节奏的动作,初接触太极拳时,普遍兴趣不高,并戏称之为“摸鱼”。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管教动作,忽视了培养学生兴趣,今天课教完,学生明天就全部“还”给你了,费了很大气力,收效甚微。因此,在太极拳教学初期,应先从医疗体育知识人手,加强太极拳特点及注意事项、技术要领、防病治病等功能的理论教育;配以优秀运动员完美示范的电化教育;以一种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8.
寿祥 《精武》2006,(12):41-41
太极拳的美奠基于形神合一。如果仅仅着眼于一招一式的外在美,而不深及其内在的意蕴、神韵,则会损害太极拳精、气、神的浑然统一,背离太极拳的真谛。谈到太极拳的美,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一、形式美形式结构的和谐,以及变化中的统一,产生了太极拳的形式美。形式美约可分为以下诸类。1.仿生美太极拳的拳势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形成了诸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一些仿生象形的动作,其容易引发习练者的形象思维,由形象思维达到动作的形象化,从而把握太极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马庆 《精武》2012,(9):78-78,80
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具有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体育运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它无形地塑造了形象气质俱佳的演练者。同时,配合着演练人员每一个构成套路姐合动作的姿势演绎出一种无声的静态美。当所有动作连贯展现,那整个套路运动将会呈现充满生机的动态美、扣人心弦的节奏美和引人入胜的神韵美。本文以美学的角度,从武术套路运动的静态:动态、节奏和神韵方面,分析其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格式塔是一种和谐完整的形式,具备美的三要素:完整、和谐、鲜明。格式塔广泛存在于太极拳中,从而使太极拳具有一些基本审美特征;阴柔美与阳刚美相储并蓄、曲线美、节奏美、形神和谐美、理性美。太极拳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太极拳的这些基本审美特征符合“耗散结构”学说所揭示的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