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邬粉粉 《今传媒》2013,(5):41-42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都市报评论在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成为受众喜爱的版面.本文前三部分从都市报评论的崛起、都市报的特点以及都市报评论表达公民诉求的作用来分析都市报的发展现状,在第四部分,本文对都市报的趋向作了一些探索,旨在为都市报评论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都市报群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新闻界人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之所以引起关注,一是因为其发展迅速,均在两三年间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的媒体,有的则超过或大大超过原有媒体。二是因为并非某一个都市报发展快,而是一批都市报都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5.
贴近性与主流化,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题词.“贴近性”是都市报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性,“主流化”则是都市报发展与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追求.都市报跳跃式发展的起点与落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诞生之初,就带有鲜明的贴近性特点.“贴近性”之所以成为都市报与生俱来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一是都市报为市民而生,理所当然需要贴近市民生活.1995年1月1日,被称为“都市报鼻祖”的华西都市报创刊,发刊词即以《做市民的忠实公仆》为题.该报明确定位于“市民生活报”,并声称读者是否喜欢与需要是衡量办报好坏的标准.①“以市民的眼光透视都市生活,用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从而开创了有别于传统报纸的“都市新闻观”.  相似文献   

6.
韩晓宁  王军 《青年记者》2017,(19):21-23
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成为中国报业市场化经营的主力军;近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纸媒受众流失,都市报的经营收入和社会影响力出现较大下滑.在政策支持和自身生存发展需求推动下,全国都市报加快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其中部分优秀者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涌现出一批新产品、新项目、新模式.本文在探讨都市报转型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梳理都市报转型的可行性路径,并对其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因为市民生活报的特点,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社会新闻报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要说到国际新闻,多被认为是软肋。随着都市报的发展,这种认识已经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做好本市或本地区的新闻,他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把视野投射得更宽广。未来,国际报道将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块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走过15个年头的都市报,在不断总结交流中实现发展和提升.今天在新媒体引发的新传播环境下,都市报走到另外一个关键性的'门槛'.""都市报迎接挑战,和新媒体共存共融,用新媒体实现自我突破多元发展,展示都市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这些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勇刚 《传媒》2015,(1):34-35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尤其对都市报的影响最大.但纸媒的“坏时代”,却促进了版式设计的创新.如《南方都市报》追求设计的清爽、干净、时尚;《钱江晚报》追求形式的“空灵”,注重留白以及报纸的文化味;《北京青年报》追求严肃大气.目前,国内一流都市报版式设计总是以“进行中”的姿态而存在,不断尝试设计创新.我国都市报版式设计的创新仍处于一个层次参差的状况,如何进行版式创新,对于我国都市报发展而言,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冰  韦忠南 《新闻前哨》2004,(11):36-37
20世纪90年代,都市报的勃兴是中国新闻业发生的巨变之一。全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使中国传媒迅速地大踏步走向产业化。 尽管各自碰到过这样或那样的打击或挫折,但全国都市报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前进的,而且成功的原因几乎都一样:报纸定位准确,充分顺应新闻操作规律,形成自身鲜明特点的报业市场。从萌芽到发展,从发展到成熟到目前进入更广范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市报都围绕着一个清晰的定位——“市民生活报”。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一个个都市报的神话。但是,都市报定位也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对都市报生存空间和受众定位的分析,提出了都市报走向郊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都市报对新闻图片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产生了图片供不应求的矛盾,成为制约都市报继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13.
毛琦 《记者摇篮》2004,(4):48-48,53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黎勇 《青年记者》2017,(19):24-26
自意识到危机以来,都市报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不过,整体上,目前都市报仍陷于迷惘中,并未找到一个完全清晰的、可看到光明前景的转型路径.这种困境,缘于都市报尚未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即:都市报为何而生?都市报为何转型?都市报转向何处?作为一个曾经在都市报从业15年的前媒体人,笔者认为,都市报必须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进行再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牛牧  马宏世 《传媒》2006,(7):33-34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是靠厚报打天下,发行无论亏损多少,唯一可以捞回"血本"并寄希望于生存发展的路只有一条,就是广告的回报.广告盈,则报社荣;一旦广告经营出现问题,报社的生产链条就可能断裂.由此,都市报目前面临的问题,首要的应该是如何拓展发展空间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都市报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思路进行产业化实践,从而走出单一依靠广告经营维持局面的困境.如果说都市报的发展遭遇"拐点",必须探究的正是都市报经营方式与产业化实践的趋势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一世纪的都市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都市报是指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为`都市报现象'.都市报已成为继机关报、晚报之后,我国综合性日报中一个新的报种,在全国报业大家庭里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席位. 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都市报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走向市场是其…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作为一个独立的报种诞生已近10年。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时代,成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报业模式———都市报模式。在短短10年时间里,都市报迅速崛起、中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都市报主导中国报业格局的趋势已日益彰显。2003年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大会首次公布了收录中国报纸的“全球日报发行前100名”排行榜,中国有16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有4家都市报。今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有20家报纸跻身百强,其中有7家都市报。都市报在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一个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主流地位。从未来报业发展而言,都市报持续走强已成趋势。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对中国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与中国都市报发展”话题,结合“世界报业协会”的相关背景,邀请了两家主流都市报总编辑畅谈都市报品牌的经营与塑造。  相似文献   

18.
许刚 《记者摇篮》2009,(7):24-24
时下,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而言,一个核心的焦点论题就是如何应对因互联网飞速发展而带来的行业发展危机,更多的论点倾向于互联网已经并正在加速传统报纸(区别于电子版、电子报)的衰退乃至消亡。然而,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国内传媒市场而言,这个论题和论点涉及的对象是特指位于直辖市及省会中心城市的都市报,而对于众多中小城市都市报市场(注:本文所指中小城市都市报,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市级都市报,也包括省会等中心城市都市报合作创办的或独立创办的各种形式的地方版。)而言,却因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都市报发展迅猛,不但在发行量、广告额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受众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随着社会转型、报业调整,都市报已走到新的发展转折点.如何保持都市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造并重塑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人们思考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以省级晚报、都市报为主的区域性报纸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都市报创办子报--城市地方版.近两年来,省级都市类报纸中先后有<燕赵都市报>、<海峡都市报>、<南国早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创办了地方版.这些地方版的创办,使都市报由大转强,进入了一个运作理念和操作方式不断创新,竞争日趋充分,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