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伟大的巨著,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小说,要造成巨大的影响,首要的就是要塑造出突出的成功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要以现代标准来衡量,并不怎么突出。它的人物是定型化的,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很少有发展和变化。这不但使人物性格不够丰满。而且也不符合生活真实。因为人物的性格,总是随着他活动的环境(社会的、甚至自然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着,变化着的。《三国演义》对人物的描写,既很少有细致深入的心理刻划,也很少有与人物相称的环境描写。可是自问世以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却鲜明地活在人们的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中的人名富含文学寓意,哈代借助文学人物的特殊命名,或直接通过人名的字面意义、或引经据典、或利用谐音双关来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思想、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逼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乡土魅力.  相似文献   

4.
初中第五册 《范进中举》检测 1.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叙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的三要素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B.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是:外貌、动作、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 C.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时代背景。 D.小说主要通过重大事件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  相似文献   

5.
德国19世纪印象主义作家奥托·尤里乌斯·比尔鲍姆的长篇小说《褒国的美女》改编自中国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改编的小说没有采用传统小说的模式,利用情节和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了戏剧语言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性格和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原著的悲剧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色在其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小说以生活故事化形态塑造人物形象,而吴敬梓则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即以性格小说型形态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反对脸谱化,人物更为真实,小说以人为中心,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性格的载体,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变动性也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近代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随着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而走向成熟的.早期的小说批评,对人物的观照都是社会的、政治的一元批评,几乎没有对人物的审美批评,真正对小说人物进行审美批评是从叶昼开始的.叶昼的小说理论主要体现在《水浒传》的评点中.尽管在他的理论中社会的、政治的批评仍占很大比例,但他对小说人物的美学批评,特别是关于人物塑造的个性理论,不仅丰富、具体,而且有了自己的构架和层次.能否对人物性格个性特点进行审美观照是评价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颇受好评。但论者往往忽略这一短篇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即塑造了活生生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典型形象。而这一点,无论是小说评论,还是小说教学,都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塑造艺术典型的要义是要写出活生生的鲜明的个性来,写出“这一个”来。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没有鲜明、生动、独特的个性就没有成功的艺术典型。个性,是作品提供的人物所固有的性格的独特性,是作者形象思维的产物 ;共性,则往往是作品的客观效果,是读者、论者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一、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成功地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深刻地批判了辛亥…  相似文献   

11.
12.《史记》"完全可以侧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辨析[提示]这个问题主要应阐述《史记》文学性的所在。有三点:(一)《史记》以人物为中心,以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方法来反映历史情况,这就有可能更集中充分地刻画人物性格,并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之命运。这就使史学著作更接近了作为"人学"的文学。(二)《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言行、活动、场面的具体描绘来显现人物的生动面貌。这样,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因而更具有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简·爱作为一个孤儿,在经受了各种磨难后获得最终的幸福。该小说的几位主人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物性格和个性也天差地别,整部小说和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人物命运、作者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进行解读,本文对《简·爱》中的主人公的个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以其电报式、个性化、风格化的人物对话尽显其"冰山原则",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来解读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小说主题的揭示。  相似文献   

14.
1.学习用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学会通过小事来写人物;2.要善于围绕中心事件来写人物,不让人物游离于事件之外;3.用细节表现人物个性;4.精心选择细节,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真实可信的人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物。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有感染力的人物。因为记叙文的功用就是感染人。有个性的人物才是栩栩如生的,才富有感染力。所以,写人物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最突出、最鲜明的思想特征、个性特征,使人物活生生地“立”起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中最主要的艺术形象是人,而要使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作品中活而丰满起来,就必须刻画好人物的形和神。形主要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而神即人物的精神、风采、个性等。《丰碑》一文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的描写,就是采取以形写神的方法,产生形神毕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评《水浒传》中的几个重要代表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人们历来对其评价很高。本文通过评析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代表人物,从而揭示《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物动作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品德修养的具体展现。缺少动作描写,很难使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因此,必须善于抓住人物最富特征、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写好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又要写出怎么做。要做到这两点,需要写好连续的动作,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动作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有连续性,有时是前一个动作自然引出后一个动作。如:[例1]司机是个小伙子,他把头伸出窗外一瞧,笑了,然后跳下车,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起苹果来。(《雨中》)[例2]渔人一把抓住它(鸬鹚)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已的手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就是说,写人要从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奥秘的地方使劲,而不要贪多求全。小说《孔乙己》中,作者独独抓住了人物的手来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禺的《雷雨》自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雷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一,作者是从多方面揭示人物性格内涵的,而不仅仅突出其某一性格特点;其二,作者是在同众多人物纠葛中写出人物性格的,而不作单线条的描绘,使得人物性格既有一定的特征,又有多样的面貌,显现出性格的丰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