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渊 《云南教育》2005,(19):17-18
《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教师有这样两种教法。一是在学生读了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以后,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看法,给狐狸扣上“狡猾”的帽子,以下凡是讲到狐狸便称“狡猾的狐狸”。二是引导学生把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想。由于教师没有任何情感倾向,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狐狸“狡猾”——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有的说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坚持性”,理由是它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教师认为这种见解很有创意,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2.
《狐狸和乌鸦》学法指导设计李梅成(安福县平都一小)一、教材特点《狐狸和乌鸦》这篇讲读课文是童话故事。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全课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第二段讲乌鸦给孩子找到...  相似文献   

3.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狐狸和乌鸦》一课中 ,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教师有这样两种教法。一是在学生读了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以后 ,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看法 ,给狐狸戴上“狡猾”的帽子 ,以下凡是讲到狐狸便称“狡猾的狐狸”。二是引导学生把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想。由于教师没有预设框架 ,学生畅所欲言 :有的说狐狸“狡猾”———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 ,最后使乌鸦“动心” ,受骗上当 ;有的说狐狸很“聪明” ,而且很有“坚持性” ,理由是它善于察言观色 ,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 ,由向乌鸦问好到…  相似文献   

5.
谭宏标 《江苏教育》2007,(18):27-27
近日教学口语交际课《狐狸与乌鸦》续编,孩子们上课发言踊跃,续编的故事情节生动,爱憎分明。可是,听着听着,我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孩子续编的故事结果大同小异,狐狸不是被乌鸦设计淹死、砸死,就是被猎人打死(许多书上也是这样写的)。孩子们同情弱者、憎恨奸诈这无可厚非,可是,乌鸦与狐狸有这么大的仇恨吗?狐狸只不过骗了乌鸦的一块肉,理应遭此恶报吗?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语教研课《狐狸和乌鸦》,教研的主要议题是:阅读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27课《狐狸和乌鸦》是篇童话。它借用狐狸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教育儿童了解爱听奉承话就会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中的“叼——掉——叼”,则构成了狐狸骗(乌鸦),乌鸦被(狐狸)骗的思路主线。  相似文献   

8.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 《狐狸和乌鸦》(小学语二年级上册教材)是经典寓言,故事中的狐狸一心想骗肉,先是“眼珠一转”,跟乌鸦套近乎;继而“陪着笑脸”,假意关心乌鸦的孩子,期望乌鸦开口;最后“摇摇尾巴”,说尽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口中的肉,其情态和语言变化,呈阶升递进之势,其狡诈品性尽在其间。而乌鸦则从戒备到松弛最终上当,痛失美食。课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收尾,  相似文献   

9.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有位年轻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一课。当引导学生理解中狐狸第三次说的奉承话时,问学生:“乌鸦的羽毛和麻雀的比起来,谁的更漂亮?”好几位学生都说:“当然麻雀的羽毛更漂亮。”可这时却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乌鸦的更漂亮,因为我喜欢黑色。”老师先是一愣,随即迫不及待地挂出课前准备的乌鸦和麻雀图,引导对比:“你们看,麻雀羽毛呈淡褐色,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展示课上,教师执教《狐狸与乌鸦》,时过半,师发问:同学们,我们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说好。两个同学早已来到讲台前,一位不待教师说便“自觉”戴上狐狸的头饰,另一位当然选择了乌鸦。老师早已放好一把椅子,扮演乌鸦的同学一下跃上去站在椅子上,顺手把一块纸作的“肉”叼在嘴  相似文献   

12.
近期重温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感受颇深。课堂上的情境表演,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李老师的《狐狸和乌鸦》一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片段一】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描述——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棵大树下。(简笔画一棵很怪的大树)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添上一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狐狸就在这洞里。(在洞里贴上一只嘴很尖,尾巴长而大的狐狸)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要角色就是狐狸  相似文献   

13.
寓言二则     
狐狸还肉狐狸骗去了乌鸦的肉,乌鸦正在沮丧哩,谁知狐狸却衔着肉回到了树下。狐狸把肉放在一块石头上,仰望着树上的乌鸦说:"乌鸦太太,其实我是跟您闹着玩的,您千万别在意,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一天,狐狸出去找食物,看见乌鸦站在高高的大树上,嘴里又衔着一块肉,狐狸很想吃肉,馋得流下了口水。这次,狐狸更狡猾了,他知道“骗乌鸦唱歌”已经不管用了,他又想出用给乌鸦讲笑话的办法骗肉吃。于是他对乌鸦说:“乌鸦小姐,乌鸦小姐,我给你讲个笑话吧,你一定会很开心哟!”乌鸦斜眼瞧瞧狐狸,没有睬他,狐狸讲起了笑话,刚讲完,乌鸦就笑了起来。肉掉下来,被狐狸叼走了。 乌鸦非常气愤,她紧紧跟着狐狸,一边飞,一边对狐狸说:“狐狸先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有幸听了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狐狸和乌鸦》,其中在讨论对狐狸和乌鸦的认识时,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授课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材语文第王册(狐狸与乌瞩)鲸一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4至8自然段,知道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技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将课文的1至3自然段,现在,我们就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次走进这个有趣的童话中去。(教师边放录音,进画简笔画和贴画边叙述课文1至3自然段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狐狸非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出,我们通过学习4至8自然…  相似文献   

17.
寓言二则     
狐狸骗去了乌鸦的肉,乌鸦正在沮丧哩,谁知狐狸却衔着肉回到了树下。狐狸把肉放在一块石头上。仰望着树上的乌鸦婆:“乌鸦太太,其实我是跟您闹着玩的,您千万别在意,  相似文献   

18.
狐狸叼起肉,刚走了几步。心想:“我为什么不先坐下来享受这美味?”于是就坐了下来,准备吃肉。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哇哇的叫声,原来是乌鸦带着她的朋友来抢夺他的肉了。狐狸数了数,哇!一共有25只乌鸦。1∶25,天哪!怎么比得过?结果,在乌鸦们全都冲上去的时候,狐狸已经放下肉逃走了。自从狐狸骗走了乌鸦zuǐ里的一片肉以后,狐狸心里一直很得意。有一天,狐狸不小心shuāi伤了腿,一连好几天都没出来。乌鸦感到很奇怪,就从树上飞下来瞧瞧,当她看到狐狸腿伤了肚子又很饿时,就把cáng在wō里的一块肉省给了狐狸。狐狸吃着乌鸦给它…  相似文献   

19.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教《狐狸和乌鸦》 ,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 :小朋友 ,你们学完了课文 ,知道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 ,上了狐狸的当。现在乌鸦吸取了教训 ,变聪明了。 (板书 :聪明的乌鸦 )你们好好想想 ,乌鸦怎样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 ?生甲 :狐狸叼起肉 ,刚想钻到洞里去 ,忽然乌鸦飞到狐狸头上 ,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狐狸痛得直叫 ,嘴巴张开 ,肉掉在地上。乌鸦连忙把肉叼住 ,拍拍翅膀 ,又飞到树上。生乙 :狐狸叼起肉 ,刚想钻到洞里去 ,突然乌鸦真的唱起歌来 ,多么好听的歌声 !狐狸忍不住走回来。乌鸦唱完了歌 ,问道…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只乌鸦与狐狸,它们都很老了,而且都有一个孩子。老乌鸦以前被老狐狸骗过一块肉,那就是《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