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研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带领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历史。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个重大历史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作出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总结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同党的历史发展相联系的,经过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逐渐锻造成为光荣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丰富经验。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解决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一项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立足点是学习。学习是完成历史任务和应对复杂局势的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知识。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历史表明,只有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党才能体现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先进性。当今时代发展给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建设学习型政党则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动力来源和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符合党的独特价值追求,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逻辑,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和时代精神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要把加强和改进全党的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内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使我们党真正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6.
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来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再一次向全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学习型政党,是在借鉴国外现代教育学、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提出来的一种政党建设模式,意义非常重大。是对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党的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地方崛起的重要推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现实中的问题。建设的路径建议,思想理论建设是基础首位;党的学风建设是关键环节;学习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重要载载体。  相似文献   

7.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党的理论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就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自信,推动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有四重境界,这就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也是党端正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坚持党的理论自信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加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党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必  相似文献   

9.
学习与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和时代的主题,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社会要靠学习型政党来推动和导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并把它放在目前党建任务之首。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我们党建设的长期任务,是我们党必须承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实践证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之源,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现实之需,是建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前提之基,是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标杆的关键之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走过了百年艰辛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并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强国”建设。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继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深悟透建设理念之本,擘画学习型政党新蓝图;奋楫笃行方法原则之实,打造学习型政党新优势;砥砺深耕保障机制之稳,夯实学习型政党新基座;踵事增华全球视野之阔,开辟学习型政党新境界;聚焦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之维,系统构建“三型”执政党新生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推进理路。  相似文献   

11.
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党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实践考验,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探索已积累下宝贵经验。将这些宝贵经验应用于新的实践做指导,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把我党建设成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党一直致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经历九十年的实践考验,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探索已积累下宝贵经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民主集中制原则确定的过程中,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无产阶级建党中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民主集中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特征,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关系到执政党和国家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立足中国共产党新的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内容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管党治党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沿着"为何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逻辑进路,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拓展和完善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总体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现阶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发展。作为党的根本大法,党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政治方向的保证、组织制度的保障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通过发挥党章的规范功能、教育功能、整合功能以及凝聚功能,可以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并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精神(以下简称共产党精神)既是一种历史经验,也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对学习型党组织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到位,党组织学习载体作用发挥不足以及对共产党精神不了解或缺乏价值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共产党精神遭遇困境。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路径使共产党精神成为大学生党员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明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揭示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党的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邓小平党的制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具有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它不仅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新时期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