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的设立为定兴城镇化创造了机会,定兴可以充分利用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区位优势,通过文化一体化、交通一体化融入京津.在"大保定"发展战略下,定兴成为"大保定"的郊区城市,这为定兴在"京津保三角形"中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定兴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逐步构建城镇链、城镇团.从长远发展考虑,定兴需要构建"四"字形城镇体系,使得定兴行政区划的北侧与南侧、东侧与西侧进行有效整合,构造5条城镇链和6个城镇环,同时要强化其与邻近周边县级中心地间的联系,形成"三段圆"与"十"字结构的周边关系,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空白区"的发展力度,尤其要在构建"定兴+高碑店"城市团的同时,加强"定兴—霸州"城市链的建设,使得定兴能够同时接受北面的高碑店的影响和东面的霸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原先的北市区、南市区合并为现在的莲池区,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同时原先的清苑县、满城县和徐水县分别调整为现在的清苑区、满城区和徐水区,保定城区于是由原先的“三区”拓展为现在的“五区”.市区面积扩展后保定面临的问题就是尽快实现“五区一体化”,只有这样新城区与老城区才能够整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提升保定的城市竞争力.京津周边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均已经或正准备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这会与保定发展形成竞争,“大保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五区一体化”就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尽快实现新城区融入中心城市,需要创新思路出台多种对策,除了构建“微中心”外,还要在产业外移、文化互联、功能分区、道路设计、城市走廊、构建地标、修炼内功等多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发展的调整规划,河北雄安新区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不断发展。雄安作为首都政治文化延伸区,逐渐发展为除张北地区之外的重要"两翼"地区之一,从科研院校到金融机构,各企业、事业单位在雄安地区的发展都有了明确的规划。雄安新区逐渐建立了配套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  相似文献   

4.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京津保三角形"成为学界关注的交点,"京津保协同发展"成为热词.为了强化保定的影响力,需要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两个重点发展区域.保定行政区域需要依据与首都的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8个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先有后的发展.在"京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一条"主带"和两条"辅带",在"主带"上除强化以保定核心区域为中心的"清苑—徐水—满城"三角形外,还要在保定南北分别形成"涿州—易县—白沟"、"望都—安国—高阳"等两个三角形.在"津保新区"构建过程中,要发挥霸州的节点城市作用,强化发展容城、雄县、安新、文安,并通过徐水、白沟与"津保新区"逐渐融合在一起.推动"京津保三角形"内整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保定建成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搭建了平台,保定除了通过充分借助外力与京津对接以及谋求与雄安新区互动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进而为发展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奠定基础外,还需要在城市的“精装修”方面做文章,即从细处做起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养老、环卫等工作。通过强化县级中心地以及乡镇中心地的支撑作用,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保定。在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过程中,要在生存环境、治理方式、发展空间等方面做文章,突破既有格局、打出文化品牌、夯实产业基础和具有开放思维。在发展的具体措施方面,可从增加市属医院数量、打造舒心就学环境、实施公交优先制度、提升护城河文化意蕴、做美城市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支撑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保定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省级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学校司、学务处、提学使司相继建立,府州县级教育机构劝学所也随之创建.保定新式教育体制具有系统化、理念新、成果显著、全国领先等特点,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教育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管理逐渐专门化、机构设置渐趋完善.这些新式教育机构在管理学务、制定学制、督促保定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如何发挥保定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服务保定经济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法治的框架下建设雄安新区,做到定位明确、有法可依.雄安新区法律法规建设应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全国性与地方性相结合、体现新区性质和特色的原则;应赋予雄安新区地方立法权,制定明确雄安新区的法律定位、建设目标和任务等法律法规,制定《雄安新区管理条例》《白洋淀湿地保护条例》和其他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反映雄安新区特色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雄安新区的建立,不仅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起因,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在雄安新区产业布局中,要发挥税收政策的扶持和引领作用,就应该以降低征纳成本和风险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体现灵活机动、科学高效的地方特权,制定出符合雄安新区产业布局特质的税收政策制度,构建"合纵连横"的综合治税机制,强化税收信息现代化建设,厘清雄安新区与其纵横隶属关系的税收征收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一体化”为近京津的河北省的一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由于保定辖区面积较大,在对接京津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片发展,“一分为五”格局下的保定5个“子片区”分别以保定、涿州、高碑店、安国和望都为核心构建“老保定子片区”、“涿州子片区”、“高碑店子片区”、“安国子片区”、“望都子片区”。“安国子片区”位于保定东南侧,远离京津,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利用已有的交通网络,构建“温仁镇”次中心,发展两条“小城镇带”,让高阳融入“一城六星”城市子团,让“安国子片区”在“京津石三角形”中不断借力发展,在做好“子片区”各个县级行政单元内部文章的同时,也要通过行政力量强化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资源整合,让“安国子片区”逐渐发展成为保定东南侧的新支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