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属于"心理贫困生",在近几年高校校园内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属于这样的学生,这些"心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他们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何才能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文章就以上内容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部分贫困生在面临经济贫困的同时存在着诸如自卑、敏感、焦虑、抑郁和自闭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贫困生个人自身的原因。高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贫困学生心理援助体系,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心理扶助为关键,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全面、深入地做好贫困生“心理解困”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心理脱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概况了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经济、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原因分析,探讨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新思路。贫困生群体一直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焦虑、抑郁、敌对化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日趋凸显。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经济扶助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深入融合的缺失,导致了贫困生群体极端化心理问题的多发性。"互联网+"视域下,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教育模式、实现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化,是使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针对当前贫困生存在的思想心理问题,高校应走出误区,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以及能力关怀,建构起贫困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正面心理和负面心理的状况调查,从家庭、社会、学校文化教育、自身心理素质四方面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从而将此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因各方面的压力易产生自卑、抑郁、敏感等不良心理情绪,久之得不到疏导易使他们由"经济贫困"衍生到"心理贫困"。因此,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贫困生资助体系下建立和完善符合贫困生心理特征的心理资助体系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采取了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助学贷款、鼓励社会捐赠等一系列措施从经济上减轻贫困生压力,以促其完成学业。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只在经济上援助,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导致不少贫困生走不出心理因素的困扰,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理论依据,用典型案例来分析和探讨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瑜美 《文教资料》2009,(24):191-192
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而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给高校贫困生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解除过重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透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劳动力市场,进而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给高校贫困生带来新的就业压力和心理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适时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引导,帮助贫困生解除过重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使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及时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