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功效及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掘非智力因素的意义,充分挖掘体育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为体育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受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非智力因素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了解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的相关非智力因素,明确非智力因素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策略科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既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芳  罗梅纳  苏政 《体育科技》2003,24(3):48-51
体育教学创新是体育教育改革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和培养 ,使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步提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和方法,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刍议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就非智力因素的五种成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探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若干措施。突出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特殊作用,以拓展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和较好地渗透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苏剑锋 《体育科技》2005,26(4):94-96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纵析非智力因素的各个要点,对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出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要打破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以生理、心理型的教学研究体系,就要充分认识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既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与非智力因素有关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有: 1.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 2.教材难度大,不易掌握; 3.学生想象中的体育课与现实中的体育课有较大的差距; 4.教学中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 5.教法单调、枯燥; 6.场地器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上述原因压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致使有些学生失…  相似文献   

9.
许娜  张磊 《体育世界》2008,(12):17-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近十年来学校体育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在体育各专项及测量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实施情感教育、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套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家体育标准>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设定、运动的教育与人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与促进健康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去学习、借鉴,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10):144-144
李娜连续第二年在美网首轮出局;状态正盛的新科温布尔顿冠军科维托娃也没能闯过女单第一轮:强势复出的小威以连续6场直落两盘的完胜杀进美网女单决赛,冠军志在必得,不到20个小时之后又连丢两盘完败低调的澳大利亚姑娘斯托瑟……  相似文献   

17.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课到体育与健康课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体育课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化、文明的提高 ,体育课所承担任务也相应改变 ,在世纪初体育与健康课已开始逐步取代体育课 ,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新的课程所承担的任务也随人们对体育课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