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交往和活动的场所,是体现其文化的舞台。在一所学校里,除学校整体地开展着教育活动外,班级也开展着各种活动,班级成员也在创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  相似文献   

2.
郑芳 《考试周刊》2010,(14):231-231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形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股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个性差异很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新时期生命化教育的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加之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导致学生思想的不断丰富与成熟。再照搬过去的做法显然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因此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其成员的归属感强,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从而群体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学校中的班级作为一种正式有机群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0年至今,在农村中学任教已有32个年头了,现就如何管理好班级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  相似文献   

6.
邓琼亚 《四川教育》2014,(10):20-22
班级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班干部团队、共青团等正式群体而言,指班级中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如因兴趣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的同学或老乡等而形成的学生群体.班级非正式群体常以“小集团”“小圈子”的方式出现,灵活性大、自主性强,且类型多.非正式群体对其成员感染力很大,为实现共同目标,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并力求行动一致,注重实效.其类别多样,大致可分为受欢迎型、受争议型、受孤立型、受忽视型和受遗忘型五个类型;又可分为为群体自身谋利、为集体谋利两类.  相似文献   

7.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内容繁杂、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群体交往视角,研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通过建设民主型班级管理系统,开发群体交往的教育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学习小组,促进群体学习的迁移;依托班会课,设计富于合作的活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促进班级成员人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成功塑造优秀的班级团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一支团结协作、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团队,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正确引导、健康成长,并具有大局意识和服务协作精神,是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个松散的、普通的群体不等于团队,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应具备相应的团队业绩和团队精神。团队业绩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个人成果和团队的集体成果,而不仅仅是团队成员个人成绩的总和;团队精神则集中体现为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那么,班主任如何将班级塑造成一支高效、进取的团队呢?  相似文献   

9.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术语。通常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人群结合体。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或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或松散群体与凝聚群体。班级群体属于小型的、正式的和凝聚的群体。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功能。班级群体依然。探讨和研究班级群体的功能。对于科学地开展班级教育与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班级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方重要领地。长期以来,对于"班级是什么"形成了三种基本认识,即社会组织、初级群体及所属群体,其背后却隐藏着假借组织、亲密及集体名义之实。将"班级作为社会群体"表达了一种期待,即改变班级被组织、被规范的刻板印象,强调班级的包容性与宽容度,通过激发班级成员本身的力量,从而实现教育及主体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班主任要策略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两方面探索出组建班级的一些具体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加之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导致学生思想的不断丰富与成熟。再照搬过去的做法显然无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因此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相似文献   

15.
梁红 《教育与职业》2008,(2):172-174
班级中出现的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正常的现象。如何正确评价和有效管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使之健康发展、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试从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特点、功能几个方面做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方重要领地。长期以来,对于“班级是什么”形成了三种基本认识,即社会组织、初级群体及所属群体,其背后却隐藏着假借组织、亲密及集体名义之实。将“班级作为社会群体”表达了一种期待,即改变班级被组织、被规范的刻板印象,强调班级的包容性与宽容度,通过激发班级成员本身的力量,从而实现教育及主体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下面我就自己的管理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应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和教育合力。一方面.要根据教育要求及学生实际设计、制订班级的总体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认同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要为班级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形成班级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群体交往视角下的班级管理存在以下困境:班级发展中学生主体性功能与班级管理公共性功能失衡,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惰性状态影响班级同一性,小群体学生文化影响班级建设.以群体交往理论为视角的班级管理是为了确立班级成员相互作用的教育和管理共同体,推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从主体性管理走向公共性管理的共生共育,发挥班级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双重价值,完成班级成员群体归属的统整,通过对小群体学生文化性质的判断、协商和改变来保障班级精神文化氛围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20.
怎样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四川省峨眉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洪友伦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