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在村落选址、民居建筑和装饰细部的处理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揭示徽州居居所具有的环境美、建筑美、装饰美的特点,加深对徽州文化的理解,而且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44-44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  相似文献   

4.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F0003-F0003
屯溪柏树老街是和屯溪黎阳老街、阳湖水街齐名的古徽州文化街区,大片的徽派古民居群比较完整的保存着屯溪历史上的繁盛情况。在这条古街上,不仅有明代典型徽派古民居“程氏三宅”,还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门楣、屋檐、墙角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壁画总称.其装饰艺术追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构图与色彩的制宜;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更是因为受到当地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洗礼,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气质,值得当今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相似文献   

7.
徽州民居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徽州建筑在技艺层面代表了明清民间建筑的最高水平,在因地制宜创建诗意人居环境,以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民居建筑,发掘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三雕”艺术审美情趣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徽州古建筑陈列”对此作了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民居建筑彩画是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久远的历史和显赫的艺术造诣.本文以徽州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全面梳理了建筑彩画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徽州彩画装饰多样性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徽州建筑彩画的装饰功能.最后总结出我们应该对徽州传统古建筑彩画进行保护,让徽州的经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单体和群体形态的调研,结合其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建造技术对徽州地区人居环境的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性进行研究.从而对徽州民居的更新与整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存的汉赋作品以建筑为描写对象的多达 2 0余篇 ,笔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 ,且完整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 ,为汉赋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是建筑装饰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应从课程设置、教育手段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即在课程设置上要统筹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教育手段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在学习方法上要端正态度并强化平时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艺术,建筑要有风格独具特色鲜明的体系。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建筑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建筑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当今建筑市场紊乱是导致建筑文化品位低落的原因之一。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建筑要注意生态、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建筑制图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初步实施,阐述了建筑阴影透视课程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思考,提出建筑工程图教师缺乏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塔尔寺和拉扑楞寺有着同一的宗教文化思想,以及相近的地理位置,但两者的视觉艺术却呈现极大的差异。文章主要对两者进行艺术上的横向比较,从两寺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建筑装饰图形、建筑艺术色彩等方面分析同一文化思想之下的不同艺术特点和成就,并找出塔尔寺和拉扑楞寺艺术风格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千年古镇——余西,南濒长江,因盐而生、因水而存,是南通地区历史上的盐业重镇之一。文章从古镇的发展演变、选址布局、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了余西古镇的特点,分析了余西古镇作为盐业集镇的独特之处,归纳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并针对其现状阐述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建筑摄影的专业化服务于中国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摄影是摄影学科日益受到关注的分支,由于城市化发展及建筑创作的需要,建筑摄影的建筑表现及传播方式愈来愈需要专业化。本文从组织中国建筑摄影学会的多年实践入手,对比分析了建筑摄影的作用及对建筑文化的意义,从创作与艺术观及学科建设角度探讨了建筑摄影可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外出建筑队伍管理机构的设立 ,克服了旧有的建筑队伍散乱无章 ,疏于管理的弊端 ,有力促进了外出建筑业的向前发展。它具有协调、信息引导和传递 ,巩固开拓市场 ,提高队伍素质等诸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活动经费无来源 ,驻外办事处规格低等问题。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其中为建筑设计和CAAD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探讨这一技术将来对建筑设计领域产生的影响,总结出一些新的CAAD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