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章对武术对练项目空翻技术加大难度系数,增加翻腾周数及转体的可能性与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武术对练中空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及技术分析,进一步发展创新武术对练项目高、难、新、美动作,以大力发展武术对练项目的精彩性,增强武术的观赏性,强化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生理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安静心率和赛后即刻心率进行了监测,为不同种类对练项目的运动负荷的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对练项目运动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教学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并依据非体育院校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心理生理特点、认知特征,针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状况,就武术对练引入非体育院校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武术文化中的武德、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等思想对非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及行为举止,将武术对练纳入非体育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武术对练对非体育院校的体育教学产生诸多积极因素,对非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攻防技击是武术教学的本质.如何让学生在习武中,由浅入深的体会武术技击内涵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对游戏的喜欢,巧妙的把简单的武术动作改编成武术游戏对练,运用游戏的胜负规则,初步给学生建立攻防意识;循序渐进采用隔空对练、“精灵球”对练、拳术对练简单新颖的对练形式体现武术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5.
我们以四川省武术代表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监测了武术套路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负荷量,练习密度等,测试了心率、尿蛋白等生理指标(取得数据8080个),探讨了武术训练课中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变化,以及不同负荷强度对人体机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武术套路训练中不同的训练形式以及不同项目的负苛强度变化。根据测试结果,在不同课次的武术套路训练课中,运动员课的平均心率以及反映大、中、小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在课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布不同。大中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6.
武宣 《中华武术》2005,(8):15-15
7月16日晚,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江苏省体育局、南京审计学院承办的2005年“南审杯”全国武术对练精英赛落幕。来自广东、广西、宁夏、河北、江苏等11支代表队的60多名武术精英进行了男、女对练比赛,他们都是十运会男、女武术对练预赛项目的前12名选手。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一项以攻防技能为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运动。套路项目是武术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流派的拳、械套路。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套路一般分为: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和集体套路3种。单练套路包括拳术和器械;对练套路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套路包括徒手、器械和徒手与器械。其基本特点是:融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台一,形神兼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鉴于武术套路项目的特点,其套路项目中各单项技术动作的训练过程如何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是武术专业教师或教练员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奥运设项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武术的项目设置。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最具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是:武术运动大项下设7个小项。它们分别是男子全能(拳、长器械、短器械);女子全能(拳、长器械、短器械);男子对练;女子对练;散打大、中、小三个级别。  相似文献   

10.
在武术日益面临丧失技击本原的当下,探求武术对练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和逻辑研究方法,再现了武术对练的历史形象和发展轨迹,并针对当下武术对练动作编排出现的暴力性、随意化问题,发出正视武术对练历史并使其回近历史本原的倡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阿拉伯地区开展武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大武术宣传力度,推出多种交流形式,建立辐射推广网络,注重竞赛和青少年项目的设置,将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是推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监控的可行性 ,对 2 4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进行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在周大负荷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显著 ,可作为评价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敏感性指标 ,而血尿素氮含量升高并不明显 ,表明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监测敏感度不高 ;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 ,运动员血清 CK活性显示 ,院队各组比专项班各组升高显著、且恢复慢 ,各组内男子比女子升高幅度大 ,说明 CK活性的变化也受性别的影响 ,血尿素氮含量说明 4个整套的负荷量较大。提示 :教练员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严格控制负荷量 ,绝对不能出现量和强度同步增加的情况 ,以免运动员机体出现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是我国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弹跳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在武术中的应用、训练的要点三个方面简要地对弹跳力训练进行探讨,并结合训练实际对武术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提出几点训练方法,目的是使武术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更加合理、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4.
对竞技武术运动员负荷强度与耐力水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根据武术竞技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负荷形式,通过血气、血乳酸、血红蛋白、遥测心率等12项指标的测试观察,对运动员在演练过程中的供能能力和体力分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进而研究分析了在演练过程中的心率变化规律,以及训练中与比赛中的不同强度。使教练员可直接通过心率变化曲线来评定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负荷强度,以判别运动员的奋力程度。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12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运动初期上升速度缓慢,当运动负荷增加到100W以上,三种指标上升速度加剧。结果提示,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比对照组有较好的心肺机能,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与运动强度有高度相关性,三种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更精确地评定运动强度、机体的机能状态及训练程度,指导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浅论武术操练的健身实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武术融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武术操练的实用性与其生长的传统文化的务实精神具有价值认同,且武术健身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为此,开发武术操练的健身功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术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武术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立足于全球化文化背景,以武术翻译方法为切入点,将武术翻译方法进行了文化延伸,论述了武术翻译策略的基本内容、影响武术翻译策略的因素和异化翻译的优势,着重论述了异化与归化的辨证统一关系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武术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研究现状与分析(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长拳、南拳、太极拳类套路和散手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及发展该能力的训练方法,对武术科研中评定运动员负荷强度及运动能力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成果进行了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将武术段位制技术作为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广埠屯小学进行武术教学实证研究,以探究武术段位制技术在武汉市小学进行推广的可行性,为其推广过程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选择武术段位制技术作为武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武汉市小学开展具有可行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在完善武术师资培训体系的同时,鼓励多利用校外丰富的武术师资资源;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基本功的练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定期举办武术展示活动,营造校园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