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利之辨"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实践话题,也是古今中外一起伦理学说在建构其伦理价值观时都必须开展的焦点性理论思维活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义利之辨"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和争论程度等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利之辨"在中国学术界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这次"义利之辨"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和个人价值取向这两个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义利之辨"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实践话题,也是古今中外一起伦理学说在建构其伦理价值观时都必须开展的焦点性理论思维活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义利之辨"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和争论程度等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利之辨"在中国学术界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这次"义利之辨"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和个人价值取向这两个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朱熹在经学和史学上的成就都极为显著,在二者中,他更重视经学,由此形成了经先史后的思想。这种观念的形成则是源于三方面的原因:崇圣思想、内圣外王、义利之辨。  相似文献   

4.
义利论思想是古代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强调“利”还是强调“义”还是义利并重,一直是古代经济思想家之间不断争论的一个话题,司马迁的义利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他的思想也广泛的吸收了前人关于义利思想的精华部分,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司马迁的义利思想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道器问题,“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器之辨,是形式与内容之辨。电子政务,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产物.但是这些年的发展状况,似乎仍未超越古代哲人所谓的道器之辩。  相似文献   

6.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义利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论,是两代思想家关于道德规范与求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义,指道义和政治原则;利,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在中国思想史上,围绕义利这一问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以儒墨道法兵五家的思想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8.
谭亚芳 《科教文汇》2011,(20):63-64
国内目前对亚裔剧作家黄哲伦《蝴蝶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进行文本分析,聚焦于“君”之辨.探讨在后殖民语境下黄哲伦颠覆被定格的东方“蝴蝶”形象是成功解构了《蝴蝶夫人》中西方一厢情愿的“蝴蝶梦”还是加深了在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刻板形象,而很少有研究关注《蝴蝶君》中谁才是真正的“蝴蝶”的“蝶”之辨。本文利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以一种新视角探析“蝴蝶”真相,指出伽利玛才是那只真正的蝴蝶.颠覆西方在东方主义的幻想下的他者构建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是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新中国科技发展史册的重要成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大庆油田是在地质学家李四光和他的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现的”说法已为人们所熟悉。“文革”结束以后,地学界对大庆油田的发现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即对于大庆油田发现主要功臣的“李、黄、谢”三家之争,以及指导大庆油田发现的主要理论是“地质力学”还是“陆相生油”之辨。本文对大庆油田发现之争进行考查,介绍各家的论点,分析争议的由来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元“利济苍生”的利义观思想,充分反映了他义利并重的功利倾向,是中国古代继墨子和韩非子之后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当时的高峰。他主张积极出世,作当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现代青年形成积极的人才观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证,简要指出章学之诚以“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为文献整理的指导思想,而这一思想是秉承刘向、刘歆父子的学术思想而来的,班固以刘歆《七略》为蓝本,编成《汉书.艺文志》,每类列举书目之后介绍其著述源流,迹具有“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作用,而刘氏父子辨章学术 流别的思想又是上承司马迁《史记》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基于伦理视角,以科技向善和寻租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化赋能绿色创新的理论模型,依据义利之辨,综合考量数字化、科技向善、寻租三维交互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根据388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科技向善即前进式、停滞式科技向善,正向调节数字化与绿色创新的关系,寻租负向调节数字化与绿色创新的关系,数字化、前进式科技向善、寻租三维交互对绿色创新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下之大,唯有识也。"自古以来,人类就很重视以"识"来"辨方向,明道理"。现如今人类走入科技智能化社会,"识"在计算机、电子工业等科技手段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含义,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长松副教授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识”辨天下的科技工作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2004年以来,对一些来自於外国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局审查员会以“在先申请与本申请不是同一主题”为由向申请人发出“视为未要求外国优先权”通知书。如果申请人不同意审查员的意见,只能先辨理权利恢复手续,然后才能向审查机构陈述其不同意的理由。对外观设计专利审查部门的这种审查做法,各界人士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一些申请诉讼法律程序,请求司法机构作出裁决,试图改变审查机构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新体新用论     
新体新用论牛龙菲一、有关“新体新用”的命题通功易事、传播交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所谓“文化”,乃是“人类在生物个体进化、动物社会进化基础上的文明族类进化”。它不仅具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不同文明耦合共生的特点,还具有文像外化与文脉...  相似文献   

16.
“续弦胶”的传说 “麟角凤喙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现。”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诗,现在我们读起来有些费解。其实诗人是借用了一个科学典故,就是神奇“续弦胶”、其配方及研制的秘密,这个典故已经引起现代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课堂辩论赛中,“三十六计”可以指引学生有策略地进行“智商”上的准备—“辨词”及“辨术”。但是,它还可以用来指点学生巧妙地准备“情商”—“心理”。此外,还可以点拨教师灵活地开展“辩论式教学”,让他们能懂教、乐教。本文重点探讨“三十六计”在学生准备辩论“心理”及教师准备课堂辩论赛的“教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夏 《科教文汇》2012,(5):162-163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包括生理之“气”和美学之“气”,其美学之“气”又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即乐音运动之“气”,是声乐作品中音与音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所贯穿之气,是声乐作品局部微观之“气”;审美之“气”,既包括声乐作品被诠释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势,也包括从演唱作品中表现出演唱者自身的一种气势;表演心理之“气”,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或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内在之“气”.乐音运动之气、审美之“气”、表演心理之“气”虽同属于美学之“气”这一范畴,但属于不同层面,立足于不同侧重点,角度各异地阐释了声乐表演艺术中“气”的美学性.  相似文献   

19.
曹文抗 《科教文汇》2007,(9Z):189-189
介词“对”和“对于”表示对待时,有其用法上的异同,本文以吕叔湘先生《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为基础,试从语言搭配,句法位置等方面辨查它们的差异,并简述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吴军 《知识窗》2011,(9):60-60
在古代,“哥”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兄长。《旧唐书·王琚传》中记载道:“(唐)玄宗泣日:‘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这里唐玄宗的“四哥”是唐睿宗,他足唐玄宗的老爸,而唐玄宗却称他为“四哥”,可见,在当时父亲是可以称“哥”的。还有,在记载唐玄宗的儿子李琰的《棣王琰传》中写道:“(李琰说)惟三哥辨其无罪。”这里李琰所说的“三哥”,是他的老爸唐玄宗,这是以“哥”来称呼其父。古代学者顾宁人认为,君父之尊,而呼之为“哥”,名之不正,言之不顺,莫甚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