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蕙 《知识窗》2008,(9):26-27
1800年前,长江一个叫赤壁的地方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役。也许是太有名,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长江流域叫“赤壁”的地方至少有7处,有武赤壁、文赤壁、东坡赤壁等。但据文献记载和近年考古发现证明,大多专家认定,“赤壁之战”战场发生在湖北蒲圻(今赤壁市)西北的赤壁。这场战役改变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进程,“赤壁”与战争的主角也永久地留在后人的记忆里。随着电影《赤壁》7月2日在北京首映,历史的风云将再次在世人心中掀起波澜。  相似文献   

2.
丁晶华 《科教文汇》2011,(2):127-128
本文以电影《赤壁》为例,探讨影视剧字幕的翻译策略,指出由于其自身的艺术形式,影视剧字幕翻译必须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灵活处理文化问题,重组文化意象的明示和隐含意义,以求为目的语观众提供最佳关联的字幕。  相似文献   

3.
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呈现上升的趋势,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倾向使纪录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201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其意义在于主流话题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形态为观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主流话题的普及与再现。本文以2006—2010年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实台》中播放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样本,对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叙述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赤壁战场是非常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尽管对赤壁及赤壁之战所在地点、范围还有许多不同意见,但说赤壁之战这个古战场是位于长江流域中游、以两湖为中心同事实不会相差太远吧!其始自曹操挥师南下,途经湖北的襄阳,进而穷追刘备,抢占并驻军江陵,然后顺流而东至赤壁(无论是蒲圻赤壁还是武昌赤壁)与巴丘,因疾病或遇孙权刘备联军而失利,经华容退至南郡,终于留曹仁屯江陵外大军北撤而告终.  相似文献   

5.
吉赤壁探秘     
樊哲理 《百科知识》2010,(16):62-63
最近,新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正在各地热播。闲暇,翻阅文章,读到唐人骆宾王的诗:“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又读了宋代苏轼的《赤壁怀古》及《赤壁赋》。唐人与宋人所说的“赤壁”是一个地方吗?这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火与战爭     
在古代的战爭中,火早就成为一种作战的手段了。火被用来消灭敌軍,破坏敌人的武器和其他器材。例如,公元208年(三国时代初期),东吳的將領周瑜在赤壁与曹操的軍队大战,就成功地大規模使用火攻,击潰了曹操的大軍,获得大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火燒赤壁”的故事。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高度發展,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使用火的武器和器材,它們在战爭中多方面地应用着。这些武器、器材可以分成兩类:噴火器材和燃燒器材。噴射火焰  相似文献   

7.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在赤壁之战中,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候的曹操,竟败于只有几万之众的孙刘联军,原因何在?众说不一,我认为从现代情报战的角度入手,可以看出曹操兵败赤壁,首先败在情报战上,结果造成决策连连失误,陷入孙刘联军的圈套之中。相反,孙刘联军,在周瑜为首的指挥下,在情报战中连连得利,从而掌握了整个大战的主动权,为自己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有利的条件,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例子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8.
天水与宝鸡同属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两个次级核心城市,两地地域相接,自古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皆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富集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背景下,两地需要消除行政限制,携手西安打通旅游资源市场,合作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走廊.通过分析探究天水、宝鸡两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两地整合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服务设施和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两地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大地到处都是传奇。大自然最瑰丽的地质景观,莫过于丹霞地貌。 晨曦笼罩之下,丹霞之景,气象万千。缥缈的云雾中,雄伟的山头若隐若现。日出之后,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峰林伫立,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沉积地貌犹如大自然千百万年沉淀的百科全书,记载着历史的沧海桑田;丹山之下,碧水环绕,红崖赤壁倒映于水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戏曲文化具有这非常悠久的历史,能够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和发展,戏曲文化不再是当下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对于汉调二黄来说,为了能够使汉调二黄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汉调二黄必须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才能够继续发扬我国戏曲文化的内涵。本文笔者通过分析汉调二黄的起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作用来探讨汉调二黄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蒙古喜塔尔是一门精湛的棋类艺术,是我们蒙古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来说,了解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蒙古族文化瑰宝—喜塔尔价值,正是为了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目标。以学校为基地,要让广大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文化辉煌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宏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明与起源形成问题,在学术界已经探索了80多年。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并分别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全面推进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是为中华民族“书写家谱”,不仅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和人类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宜都素以"楚蜀咽喉"、"荆益要冲"而著称于世。古有三国时期的陆逊筑城拒蜀,火烧连营700里;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唐代诗人李白吟哦"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源渊,孕育了人杰地灵的宜都。我们来到宜都,无意去游览它的风光旖旎,也无意去抒发幽幽怀古之情。我们只是追寻老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和无私奉献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300万年以前,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把原本为一片苍茫的大海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原,这就是被古人视为天外世界的云南。自古,云南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秘境”。这不仅是因为它地处“云岭之南”,远离中原腹地,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地貌,以及由此复杂地貌而铸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隔离。历史上,即使是最强大的族群,  相似文献   

15.
汉未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楚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此战的胜负,决定或是由曹操横扫江南、统一全国,或是挫曹操于此,酿成三国鼎立长期纷争,结果出现了后这个局面。一千多年来,对这次战争有过种种记述和评论,虽然多数的意见倾向于是因火烧致曹军失败,但仍有许多可疑之处和不同意见。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对曹操军队在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16.
张文昌 《科教文汇》2008,(3):160-161
晋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年的历史。本文分要素研究山西历史文化现象,在综合地理、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文化地域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文化区划方案。这对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文明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了,因为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信息,还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本文就将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力求有效的保护好我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8.
古老的苍穹下,它以最威严的姿态屹立.   天地玄黄,长江从洪荒远古滔滔而来,流过高耸孵山,流过无限平沙,流过空旷天际,也流过了赤壁.   从秦谣汉赋中溯源,在唐风宋雨中划过,历史在它身上刻下了太多沧桑.天地间永恒的空旷,勾勒出它苍凉的轮廓;秋风卷起漫天的落叶,铺染着岸边冰冷的黑岩;远古年代的断壁残垣,沉淀着历史的尘埃,诉说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浩瀚.……  相似文献   

19.
在两个方面。外国人永远都只有羡慕我们的份。那就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美食。但是这两个优势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在餐馆点菜的时候,你往往很难从菜谱上看出一道莱的实际内容到底是什么。面对着“火烧赤壁”、“阳关三叠”、“千里走单骑”这样的菜名,恐怕没有几个人不会一头雾水。这种情况下,要么踏踏实实地挑点自己了解的家常菜,要么就只能硬着头皮享受一顿“文化大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郑媛丹 《科教文汇》2008,(1):174-174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这个问题困扰着数代的国人。纵观历史,设计可以说是一种依托于文化的现象。现代文化精神的建构尚未完成的状况使当代设计失去了文化根基,迷失了方向,出现了一些伪中国式设计。这个时代接受与反思同在,在支离破碎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设计是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