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关系论证类试题,在设问呈现方式上为A对B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把握与运用。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9题(1)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即为关系论证类试题。区别于过去的发散型设问,这类关系论证类设问具有收敛性,主要考查思维的深度和演绎分析的能力。而考生普遍善于归纳,却不善于演  相似文献   

2.
观点1: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含义是以考查能力为目的命制试题。能力立意的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境,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提问的内容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知识的理解、整体和迁移。(河北省卢龙县中学鲁爱华)  相似文献   

3.
36题从知识块上分属于化学计算,从题型上看属于信息迁移题.该题把立体空间知识与代数运算溶为一体,把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仔细品味这道题,感受颇多,写出自己的看法,请读者指正.1.设问相互独立,各有侧重题目所设四问,彼此相互独立.每一问题的回答,都不受制于其他几个问题,也正因为这佯,各问才会有不同的侧重.第(1)问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熟悉金刚石结构,它是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处于与它共价键相连的四个碳原子所组成的正四面体的中心,组成了整个一…  相似文献   

4.
<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思想政治主观题命制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规定着情景素材的择取、设问指向的设置,反映着考查的目的。命制思想政治主观题应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的有机统一。试以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以下简称"2015年全国卷Ⅰ")第38题第(2)问为例加以分析说明。一、知识立意由于受题量和分值的限制,主观题知识立意往往以考查学科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为使命,测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程度。然而,各模块主干知识不一而足,在仅由大小五六问组成的主  相似文献   

5.
《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上学读书时的一件事,赞扬了他在学习中不懂就问的精神。本课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教学时,可按以下三个层次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心,并结合提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第一部分:能力立意认识 观点1:能力立意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灵魂,其含义是以考查能力为目的命制试题.能力立意的出发点是从考查能力出发命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情境,根据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提问的内容是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考核,引导学生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知识的理解、整体和迁移.(河北省卢龙县中学鲁爱华)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21年广东卷第20题的创新之处:试题设问充分体现高考的服务选才功能;试题内容充分体现高考的导向教学功能;突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说明了考查的学科素养:以缜密的科学史实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递进开放的设问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提出备考建议:挖掘教材内容,夯实学生的必备知识;加强实验和科学史研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提升素养应对陌生情境。  相似文献   

8.
<正>认真品读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以下简称"2015年全国卷Ⅱ")第38、39题,笔者认为题型略显单一,难度似有不足。第38题两问,第39题三问,除第39题第(3)问仍属开放性设问外,其余四问各对应一个知识模块,中规中矩地覆盖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与这种知识的全覆盖形成对照的是题型的单色调。第38题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关键词"说明为什么";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  相似文献   

9.
<正>论证类试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常规题型,考查学生演绎分析问题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为什么要……""分析……的合理性或原因""……的作用"等。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以下简称"2015年全国卷Ⅰ")第38题第(2)问,第39题第(1)问和第(2)问都是论证类试题。为了提高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2015年全国卷Ⅰ试题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明确论题,合理分析确定论据从逻辑学来讲,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一个命题真实  相似文献   

10.
高考重视能力考查,重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作为主干内容的数列部分,其前n项求和型不等式sum from k=1 to n a_k≤f(n)(或)sum from k=1 to n a_k≥f(n)因为能较好综合数列知识及不等式证明技巧,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全国理综试卷(Ⅱ卷)化学试题中,选择题难度中等稍偏易,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并且每题分值相等(4×15=60分).与历年化学试题相比,有机试题、实验试题年年考查.不同之处是今年的推断题增多,像第27题、第28题都增加了高考的区分度.同时,第29题(2)(3)两问有陷阱,易导致失误.总体看,今年的化学试题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较广.  相似文献   

12.
<正> 图表和曲线题通过图表、曲线创设新情景,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分析归纳数据资料的能力,因此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较多增加了"图像陷阱",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 一道易错高考题解析例1 (2004年上海生物高考卷第38题)下列是有  相似文献   

13.
试卷说明:①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为依据,参考教材为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和第十册。②试卷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知识天地”全面考查学生对自然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科学探究”评价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和推理能力。“自然·科技·社会”评价学生观察是否全面,表达是否清晰以及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想像和创造能力。第一部分:知识天地1.请在方框…  相似文献   

14.
探究题适应新课改要求,灵活新颖,是近年高考题的亮点,2013年全国I卷第39题第3问为典型的探究式设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下面以本题为例分析一下探究式设问的相关问题。一、探究式设问的特点(一)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实际运用本题以现代汉语发展为背景,创设正反双方辩论的情境,考查学生坚持真理的能力,既有理论考查,又有对文化交流现实问题的关照。  相似文献   

15.
地理 第36题     
高考分值:22分名师指要高考新课标卷近三年高考地理第36题考查内容统计如下综合分析近三年高考地理第36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稳定。分值、设问数量近三年来没有变化;考查内容依然是主干知识,以区域地图为载体,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2.注重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设问的行为动词均为分析、说明等,以此来考查考生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日益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为了考查学生数学能力以及学习潜能,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注重以"新知识"为背景来命制试题.2012年的高考试题中不乏基于"新知识"为背景的试题.这类试题通过创设新颖的知识情境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通常没有固定形式化的解法,强调多思少算,以知识为载体侧重考查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突出试题"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陈立新 《考试》2004,(1):61-61
高中地理试题渗透学以致用的理念,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应用型试题是考查学生素质和潜能的重要题型,这种试题往往具有几个特点。(1)选材的开放性。命题不直接源于教材,常取材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经济、科技、社会、化发展中的问题。(2)设问的灵活性。设问切入的角度新颖灵活,多侧  相似文献   

18.
中考数学试题是以数学课程为标准,体现了初中学业水平的基础,也适度地体现了高一级学府的选拔功能。所 以,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加大了对数学思想、逻辑能力、 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中考试卷的后面二道压轴题,在培养 学生几何直观感觉,合理推理方向的作用体现更加突出。海珠 区2018学年期末考试第25题非常巧妙地融合了代数与几何的 综合内容,层层递进地巧妙设问。本文主要探讨第(3)问的解 法,本题第(3)考查了旋转图形这一基本模型和此类模型的基 本结论,并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公式和平面直角坐标 系两点间距离公式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 等于负1,用三种方法解决此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高考天津政治试卷第12题第(3)问: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本题立足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知识的比较辨别能力以及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生活与哲学》"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从考核目标与要求来看,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20.
1.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围绕专题,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条件,设计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过的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运用,是今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一个特点,无论试题是难是易,都注重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功能。从今年全国卷Ⅰ第39题的答题情况看,没有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如第(5)问万隆会议召开时面临的情况、第(7)问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及其与“求同存异”原则一致的原因等问题,许多考生因对相关知识缺乏总体把握而回答不出来或回答得不全面,第(8)问运用经济常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