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连云 《游泳》2013,(4):50-53
目前世界、国内泳坛教练都认为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在基础阶段中有氧训I练尤其重要。训练实践证明,在系统训练的基础阶段,对技术掌握的好坏、有氧代谢的能力水平与运动员今后专项运动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在正常训练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有氧耐力训练,培养优秀选手,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纪逊 《游泳》2008,(3):25-28,29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聪 《游泳》2015,(1):52-53
每年12月到2月为期12周的冬训是全年训练计划中的重中之重,成功的冬训可以为即将开始的新赛季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年龄组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在冬训中应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重点,进行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性和耐力性等多种训练。对于游泳年龄组训练来说,冬训主要有两个训练目的,一是打好有氧基础,进行能量储备;二是狠抓年龄组运动员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有氧训练原理优点以及有氧训练在短距离游泳训练中运用的阐述,分析总结短距离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法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各项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年龄组短距离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而长距离水平则明显下降。笔者认为酿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游泳训练界一些人在我国游泳选手长距离耐力项目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抗衡的理论指导下,在儿少训练上只重视速度、短距离训练,而忽略了对儿童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和有氧能力的耐力训练,这种认识,将会影响游泳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值得我们探讨、深思。  相似文献   

6.
对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把运动员的基础打好,在什么时期进行有氧训练就尤为重要。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孙革  潮芳 《游泳》2003,(6):24-27,30
发展游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是游泳训练手段之一。运动员的无氧训练,是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控制和调节有氧、无氧代谢途径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其训练量(距离)占一年的比例一般仅5%-7%,但却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当今世界优秀的短距离运动员俄罗斯的波波夫,在训练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无氧训练。  相似文献   

8.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有氧耐力训练应使用与本项目相符的肌群,跑步运动员应采用跑,游泳运动员应采用游泳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是因为有氧耐力训练是提高某项运动所需求的肌群和心脏的功能只有在受伤的情况下例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24名11~15岁年龄段的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人,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训练前后对实验组进行200m×7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及50m自由泳专项测试,从而了解有氧耐力的训练效果,为基层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也为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耐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的评价参考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和5个级别差异性;科学的高原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无氧酵解能力训练手段对不同优秀游泳运动员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种磷酸原供能训练方法并非可以同时适合于不同的运动员;相同负荷训练后运动员成绩越好、恢复心率越快,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越佳;单一生理生化指标并不能完全监控游泳周(阶段)训练后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开刚  洪平  尚文元  宗丕芳 《体育科学》2003,23(5):102-105,F003
采用实验法,利用跑台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结果显示:1)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2)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训练是提高少儿游泳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过程,但在少儿游泳训练中教练员往往凭经验来确定训练的强度,缺少客观的指标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4.
有氧能量代谢系统的训练也可称谓心血管耐力的训练,而且游泳运动员这方面的要求应该比一般人高,所以游泳运动员的心血管耐力训练应该占训练计划很大的比重。 只要运动员心血管耐力稍差,或运动员稍有疲  相似文献   

15.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少年运动员进行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其心脏发育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年龄的少年游泳和体操运动员的超声心动图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0~15岁的少年运动员的心脏适应性反应不同于成年专项运动员。年龄组越小表现越突出。16~18岁的少年运动员的心脏特点与成年专项运动员基本一致。作者认为,为使大强度竞技训练的少年运动员(尤为体操运动员)心脏健康发育。应保证必要的有氧活动,并有医学监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法,对参加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4名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准备期进行4周以无氧阈强度和有氧无氧混合性负荷为主的有氧训练。结果表明:有氧训练显著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后同级负荷血乳酸降低,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同时,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耐力力量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昕 《游泳季刊》2006,(2):33-35
运动训练中如何促进运动员机能的恢复是训练中重要的环节,针对游泳运动员的特点。在训练中进行牛磺酸复合功能性饮料的补充,结果表明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和运动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马素仙 《游泳》2008,(3):44-46
7—13岁年龄组,是少儿训练的“关键阶段”,也是进入系统训练前的基础准备阶段,是发展技术的好时机,教练员必须充分加以重视。纵观当今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可以发现他们在儿童期训练中,非常重视四种姿势的技术训练,从小就掌握了四种姿势的技术,甚至当他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后,仍然非常重视基本技术训练,正如世界著名的游泳运动员比昂迪说过:“如果我将来做一名游泳教练,教孩子们游泳,  相似文献   

20.
以16名辽宁省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冬训前后运动员递增负荷力竭测试相关指标和血常规的变化,旨在探讨冬训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教练员评价训练效果、完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结果显示:男子游泳运动员冬训后递增负荷力竭测试中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功率、无氧阈功率、最大心率、达到力竭所用时间等有氧能力指标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冬训后血常规测试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冬训后运动员1500m自由泳成绩有显著提高。提示游泳运动员冬训后的有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