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战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伐谋""伐交"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而"伐兵"则是实现这一最高战略的保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孙子的"三伐"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南海战略,以"上兵伐谋以争全胜"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指导思想,处理好中美间的战略博弈;借鉴孙子"伐交"思想,做好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斗争;做好"伐兵"的准备,全力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通过"三伐"并起,既宣示我国重视和平的良好意愿,又要宣示我国具有通过"伐兵"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从而真正有效地遏制战争,维护我国南海的领土和主权。  相似文献   

2.
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战略态势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海权论"创立者马汉认为:谁控制海洋和海上通道,谁就能控制世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其多方面的战略价值,南海周边各国与中国在岛礁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才形成所谓的"南海问题".中国政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南海政策.目前,世界各大国和各种力量纷纷介入南海及周边地区,甚至威胁到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鉴于此,中国应继续从"稳定周边"的大局出发,在坚持"搁置争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方针政策,促进这一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主权问题的争议及博弈举世瞩目。长期以来,菲律宾与部分南海地区国家置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合理原则不顾,屡屡采取单方面和扩大化的行动,使南海问题越来越复杂化。针对近期的黄岩岛争端问  相似文献   

4.
一、精讲 精讲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我首先找了一位同学唱了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完后叫大家说说,这首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是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纷纷举手发言--"一位老人"是指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提出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是指划定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5.
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地质勘察表明南海地区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加之南海战略通道的重要性,周边国家不顾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出于各种动机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目前,南海地区局势严峻,未来南海问题解决存在不确定性。处理南海问题,中国需要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南海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近年来,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图谋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化,以便从中渔利。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存在多维度考量。面对南海的复杂局势,中国应采取切实有效并且稳妥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南海地缘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中国的南海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得以正式确立,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了海洋立法和海洋硬实力的建设,并且在双边基础上与南海争端各方展开了积极的多边协商。根据冷战后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变化,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周边国家不断在南海海域制造摩擦,挑衅中国主权,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面对南海日益紧张地区形势,研究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进行合作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南海问题形成的不同历史阶段,尽管海峡两岸采取的政策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则却存在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在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缓和的背景下,推动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符合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9.
2010年南海争端又以新的表现方式再次凸显出来,其复杂化趋势也更加明显。导致此次南海争端风云再起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国际体系、国际制度的变化所引起的中国与相关国家在互动中相互不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明示南海为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不断加大"重返东南亚"步伐及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推动。只有在正确理解南海争端风云再起原因的基础上,中国才能以理性的方式应对各种挑战并做长远的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3-20
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海洋空间,当下,两岸共同面临着外敌对南海和东海的侵权。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东海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曾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近年来,美日大力加强与越、菲等南海声索国的军事合作,持续对中国进行海洋战略威慑,中国三海(台海及东海、南海)形势严峻。美日对华海洋侵权策略更加具体、更趋强势。尤其是日本配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拉拢台独势力拼凑包围中国的东亚海洋联盟。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这不仅是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亦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积极举措。简言之,有效应对海域危机,必须具有战略视野。大力推进落实两岸海洋合作、维护中国海疆海域权益,为解决海洋争端和海丝之路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大格局,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重返亚太推行"去中国化"政策以及东海和南海局势问题,使中国面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封锁或遏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这些冲突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中国突破战略困局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周边国家,往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10日,香港"视像中国"项目中国区网络远程教育视频传输中心落户南海,这是该项目在中国首次实现教育多网无缝对接。至此,北京、香港、上海、南海的学生将可随时免费通过网络实时互动开展各类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南海已有30多所学校挂牌成为"视像中国"项目实验学校,建成网络远程教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以来,南海海域颇不平静。从6月14日到7月15日,美国在南海主导了4场联合军事演习,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南海局势风云涌动。其实,考古和文献史料早已证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4.
一、精讲精讲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时,我首先找了一位同学唱了一首"春天的故事",唱完后叫大家说说,这首歌词中的"一位老人"是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是指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讨论,纷纷举手发言——"一位老人"是指邓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2014,(23)
正此前有媒体评论称,今年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的东盟峰会将和前几届一样,菲律宾、越南会借这一场合提及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端,或借此大做文章让中国难堪。但在东亚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并没有提到这一问题。本届东亚峰会可谓"风平浪静"。一些观察人士称,中国在东亚峰会前做足了"功课",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南海问题态度坚定的同时,以加强贸易和发展关系来奖励东盟的朋友。这样,即使菲律宾、越南在东盟峰会上鼓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也不太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明朝建立初期,太祖朱元璋就在南海区域展开了对外交往。从整体上讲,这一时期中国与南海区域诸国建立起的朝贡体系不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政治体系,而是主要依靠明政府在经济上做出牺牲,以及中华文化上的传播来维系的。转换视角对这一时期中国在南海区域外交状况进行研究,可以跳出以"我"为中心研究带来的束缚,才能真正搞清楚中外交往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在交往中南海区域诸国对中国的向心力程度以及向心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凸现以来,便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国内外政策、地区国际格局乃至全球国际体系格局的变化而呈现不同态势。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在冷战结束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南海问题将持续存在,并存在爆发危机的潜在可能性。而在此期间,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南海危机管理尤其是危机的预警和控制应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并成功地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国国旗。这次海试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近年来因为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岛礁和资源的不断侵占愈演愈烈,本文试通过认知理论的视角分析因为石油、天然气的发现改变了周边国家对南海的认识,因为经济利益、国防安全、国家尊严等方面使人们在认识上很难达成共识,让南海问题日益复杂,而最终也需要各方的互信为解决南海问题奠定共同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有确凿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二战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南海问题,直到南海拥有丰富石油储藏的报告发表后,才出现南海争议.南海争议的实质是争夺战略利益和战略资源.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南海政策始终寓于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睦邻友好的周边政策之中,并把“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基本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