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尽管E—learning已经成为教育机构的一种战略性知识传递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局限在吸收模式,不能达成高层面的学习模式,而且学习者易产生“隔绝”感,因此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受限。本文从知识管理视角重新审视课程体系设计,提出以知识管理的编码化策略和个性化策略为指导,广泛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构建后台知识体系和前台互动界面实现有效的E—learning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通过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结合构建了一个由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联通性、分布性和社交关注性等特点的知识库和有利学习环境组成的课程体系,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2.
E—learning与教学资源数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与日俱增。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便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一、E-Learning与建构主义学习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E-learning环境是对各种数字化媒介为支持性条件的学习环境统合,旨在支持自主、探究、协作的解决问题。其设计存在着忽略交互的协同知识建构功能、学习目标线索的过于明晰化倾向、学习者的情感变迁机制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以及新旧设计理念的冲突等问题。E—learning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教和学不再是单纯的线形、封闭的过程,活动是E—learning环境的重要媒介,也是其中的产物,活动的社会化和情景化可以产生深度学习。E—learning的评价有其独特的一面,是预设评价和真实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e-learning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人类全新的学习方式。笔者分析了e-learning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它的学科定义及理论基础,而实现e-learning目标的关键环节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5.
对认知负荷理论(CLT)及其在国外的最新发展作了一个概括的介绍。内容包括记忆系统与学习过程:不同类型的认知负荷(固有的、外部的、以及相关的认知负荷);CLT对E—learuing设计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6.
E-learning和M-learning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网络化的发展,学习的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基于数字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从E-learning和M-learning概述入手,从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系统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两者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成效,以期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活动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E-Learning是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提供了时空的随意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伴随着Internet的发展,许多中学相继建起了计算机校园网,E-Learning理念逐渐得到认同。但是,针对中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特点,如何开展E—Learning,同时又如何确立现行的传统教育的地位,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可有效地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本文主要结合当前主流e—learning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方案,进而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培训作为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绩效提升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移动学习平台,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友好性、扩展性、灵活性、仿真性、个性化及无时空限制等特点,适合于现今的企业培训应用。本文就面向企业培训的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就其实现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合理地利用时间,高效地接受信息,快速地知识更新,持续地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利用学习分析技术进行培训教育数据的挖掘,可以为企业E—learning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最终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E—learning工具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教学、管理、技术三维评价模型的构建,可以确定评价因素的集合,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完成整个评价过程,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舳三维评价模型既能够系统、灵活地设置各评价因素,也使整个评价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总结性评估的结束。开放教育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一种常规办学形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打造理想中的开放大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发展问题。本文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理想中的开放大学应是建立在“终身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之上的Super learning market(学习超市),并以此提出了开放教育应转向非学历教育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移动教育作为一种高度情境化的教学模式,符合农民工的现实需求,是提升其素质和技能的有效学习方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知识管理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它们都是一种有效的实现终身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基于移动学习和知识管理的共性和关联,将知识管理引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教育培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农民工移动教育培训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E—learning的整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E-learning应运而生,并引好了教育领域的新革命。本文从E-learning的外在表征、内在本质、必然要求、实现手段、主要教学内容、应有之义、最终目的等方面来分析E-learning的整体特征,结合实践经验,从理论上阐明了E-learning到底是什么,它对国家、对社会、对整个教育界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E—learning实验,探讨E—learning中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结果显示,自我效能对认知负荷存在影响。其中,自我效能对心理努力、瞳孔直径和主任务正确率的影响显著;对注视时间和主任务反应时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刍主式网络教学系统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网络普及,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辅助式的教学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实现自我深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从自主式学习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通过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数据挖掘等方式有效控制整个自主式学习过程.并给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和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将成为最主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并且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学习。同时,数据的泛滥、知识碎片化、网络迷航等问题影响了移动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字导航能力,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已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及其一般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该理论对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带来的启示,构建了基于此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框架,并对六个基本环节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发展学习者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科学、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E-learning存在的智能化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智能学习模型。文章讨论了基于Agent协商的智能化学习模型,以及Agent实现技术。E-learning通过Agent之间的协商,按需提供学习资源,以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偏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E—learning平台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将现代客户服务理念引入E—learning平台中,提出学习者关系管理(LRM)理论,其核心概念有学习者满意度、学习者忠诚度、学习者让渡价值、学习者终身价值、学习者细分等。把LRM理论与现有E—learning平台整合,提出一种在现代客户服务理念指导下的E—learning平台理论模型,尝试建设学习者服务中心,给出学习者服务中心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具体功能,希望为E—learning平台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e-Learning其直译为电子化/数字化学习,其完整内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达到培养大批21世纪的人才(即创新人才)的目的."合作学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学习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