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中日两国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初,中日两国就开始了民间科技交流,它是当时我国技术人员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之一,一直延续到70年代.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武义雪 《科技风》2012,(2):209+214
中日两国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邦国,但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古典庭园建筑所体现的差异也是其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中日古典庭园建筑的表现特征旨在揭示两国庭园建筑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文化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中日文化交流、加强两国的了解以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日两国的日常料理进行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中日两国对日常料理的不同认知和理解,研究中日两国在料理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旨在让我们从料理这个角度更进一步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在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日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1980年提出"科技立国"方针,中国1995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中日两国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经济背景下,殊途同归,提出了同向的兴国大计,这既表达了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日美技术创新特征与其专利制度基点选择的差异,揭示日美两国专利制度差异的实质是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开发水平,对发明者个人权力与更大范围内社会与工业利益之间平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民营科技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主流特征的深入探讨与把握,提出民营科技企业专利战略的取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日益加深,两国的文化也不断互相渗透,迅速传播。而语言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载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日本人也在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拼音与日语假名在发音方面的差异,发音的特点和难点,给初学者提供借鉴,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出口复杂度测算分析中美德日4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概述美德日3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早期的科技政策、军民融合方面以及面向新一轮技术革命方面的科技政策,并提炼其中的相同点和差异;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相关科技政策进行评述,提出新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的语言交流历史悠久,古汉语是日本语的渊源所在,日本语的书写、读音、词汇各个方面都与古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日本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语言特色,并且开始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词义、语法等方面产生影响.中日语言有着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两个不同语系,了解两国语言的相互影响,明确两国语言之异同,无疑有利于日语的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与文化日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博物馆和专业机构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与日俱增,人民对科学文化的迫切需求需要科技馆和文化馆形成合力.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美国博物馆联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并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在专委会设置、职能分工、行业奖项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等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国在全国性博物馆组织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各类博物馆和专业机构破除学科壁垒、构建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并对中国科技文化馆联合体的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8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交流中心”与“在日中国科技者联盟”两团体近百位海内外学者在中国科学院院部举行了联谊交流会。“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交流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由留日归国人员发起创办的、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科技工作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团体,路南祥院长任会长。其宗旨是联合、组织热心于中日科技交流事业的个人和团体,利用各种民间渠道,加强我国与日本科技界、教育界及企业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促进两国21世纪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有会员近1500人。“在日中国科技者联盟”成立于1993年,是由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日本在华跨国公司的238名中国员工和195名日本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中日两国员工对组织公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感知差异以及组织公正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员工在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领导公正和解释公正的感知上存在差异,同时,中日两国员工的程序公正感和领导公正感都能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日两国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2.
刘榴 《科教文汇》2009,(9):243-243,245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亿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迄今为止,两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路程.就两国创造力及其素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讲,中国向来重视独创力及其素质,并以其曾经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世界的共识;而日本的创造力及其素质却引起了异议,或曰"具有创造力",或曰"缺乏创造力,只会抄袭",或曰具有"二次创造性"(笔者赞同日本具有"二次创造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创造学(研究)及创造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两国创造模式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邹小平 《大众科技》2011,(6):240-242
中日两国通用汉字字体有较大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文字自产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随着语言中新词的不断产生,新字不断出现;随着书写习惯和书写工具的改变,文字的形体和字体也有很大变化.文章主要探讨中日汉字在字体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2020年上半年迅速传播,给中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及其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疫措施,我们选择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对比,两国不同的防疫措施所带来的防疫效果存在差异;对于疫情对经济影响,我们选择对我国餐饮业营业额增长率数据进行分析,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预测,得知全球性疫情对我国乃至其他国家经济生活方面均有着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日本的迅速崛起让世界瞩目,这与其成功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分不开.中日两国同受儒学文化圈的影响,在文化渊源、思想道德、伦理观上有诸多共同点,比较两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差异,更能给我国以启示,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我们可用他国卓有成效的做法补已之短.  相似文献   

18.
石昊 《科教文汇》2008,(11):8-8
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高校德育工作,但两国在德育目标的制订以及实施途径、方法方面均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两国德育目标的分析、比较,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日两国的中医药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在新形势下有效培养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提高其对外传播中医文化的能力,对进一步推动两国中医药交流合作和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日语人才培养的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内部劣势、外部威胁,探讨提高高等中医院校日语人才中医对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中国和韩国的科技合作现状、科技成果比较,延边的区域与人力优势,延边州科技局与KISTI的合作现状及跨国科技信息利用中翻译工作重要性。为了提高两国科技合作力度,并更好地利用两国科技信息,有必要利用延边的区域与人力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中韩两国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及双向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