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正3月中旬,台湾同胞汪宣女士偕其妹汪翠仙来红安寻根问祖。其间,受红安籍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介绍,到访县档案馆。汪宣女士祖籍湖北麻城,母亲郑氏是红安人,祖居县城东门外(今大塘角)。解放前夕,外祖父一家迁往台湾,其时母亲还是武汉二师学生。汪宣姊妹在台湾出生。大学毕业后,汪宣女士赴美留学,取  相似文献   

2.
陶陶 《湖北档案》2007,(11):12-12
1927年(民国十六年)11月至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发动和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又祢第二次黄麻起义。 9月,中共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的总方钟和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秋收暴动计划”,发动黄安、麻城两县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因缺乏武装起义的经验。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7月24日至28日,省档案局局长鲁中才考察了黄冈市和武穴、浠水、罗田、黄州、团风、麻城、红安等市县区档案馆现状,分别同黄冈市委副书记蔡伦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润祥和所到的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周钢  王威 《新闻前哨》2008,(1):27-27
2007年12月10日至14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首期培训合作班典礼在红安举行。  相似文献   

5.
红安是名的将军县,革命历史遗址迹众多,是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安档案馆在开展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建设中,本着发挥档案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的指导思想,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6.
红安,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第一将军县、建国后国家唯一以"红"命名的县。这里,保存着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和史料,记载着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湖北日报3月18日用C1、C2、C3、C4版一次推出的《经典红安》特别报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此作了详尽、生动的报道,当即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全省各地党员干部增订报纸10多万份。出版  相似文献   

7.
<正>1927年,“八七会议”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高潮,大大小小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其中,11月1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和群众,在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和两地县委的领导之下,发动了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和工农革命军建设的序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恢宏篇章。潘忠汝作为黄麻起义的总指挥,  相似文献   

8.
王绍华 《中国博物馆》1998,(4):48-50,62
湖北红安,以其辉煌的革命历史而闻名于世,红安境内的近现代文物史迹资源和兴建的一大批纪念设施,是构成这个全国教育基地的宝贵精神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红安义博系统的人们,全身心地致力于挖掘资源,建设基地,服务于社会,强化基地的教育功能,是使基地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的良方。下面,根据本人亲身工作的实践,对振兴教育基地略陈一孔之见。一、强化教育基地的服务意识进人90年代,红安先后被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教委、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共湖北省委等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黄解林 《湖北档案》2006,(11):40-40
提起大别山,不能不说红安,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许多奇迹的地方,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摇篮,这里又是大别山红色歌曲和革命歌谣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刘昌毅中将 刘昌毅,原名刘昌义.1914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工会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红安是一个革命老区,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两任国家主席,4位国务院副总理,220多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今天的红安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一个贫困县的档案部门,首当其中沦为弱势群体,无论是办公条件、业务经费,还是干部的知识结构,都给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红安,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1958年,毛主席在武昌东湖宾馆接见红安干部代表时,鼓励红安要“保持红安永远红”。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安考察调研时强调:“红安28年红旗不倒,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他出生在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七里坪,是革命先辈的后代,根红苗正;他担任档案局馆长15年,发扬"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把红色档案馆、现代档案馆的创建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开创了省、市多个第一;他面对家庭的不幸,不离不弃,用担当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在湖北省档案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刘中华——这位中国"第一将军县"档案局馆长的发言,催人奋进,也催人泪下,深深地打动了与会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在红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哺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出现中国历史上"四个两"的奇迹,即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两百多位将军,两支红军主力部队,为中国革命牺牲了两万多名烈士.  相似文献   

15.
黔东作为革命老区。当年红军在这片土地上战斗生活长达七个多月,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最大最早的四块红色苏区之一(湖北红安、湖南茶陵、江西瑞金).是红二方面军成长的摇篮。这支英雄的部队,在1955年全军授衔中.诞生了近100位将帅,任弼时、王震、余秋里、肖克、王恩茂、廖汉生成为党和同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5,(7):42-42
1938年9月6 1938年10月19 、侵沐水 的日年 飞习 羊队 对翻扩, 日。日军攻占广济县城梅川 r公 声 日军坦克开入麻城街仅 1938年 日,侵入清河镇 军岩松部队 一O月目8 附近的日 浸万已麻城的日军 日军侵犯麻城日军进犯湖北罪证:攻占广济浠水麻城$汉阳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7.
《湖北档案》2007,(11):4-5
1927年11月1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及中共黄麻特委的正确领导下,由共产党员潘忠汝,吴光浩,王志仁,吴焕先等组织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约3万人举行起义,一举攻克黄安县城,摧毁了旧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区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了第一支革命武装。这次起义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鄂豫皖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80年前.面对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屠杀政策.在鄂豫皖苏区有数十万优秀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燃起了大别山区工农武装革命的烽火。在战场上。他们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在监被里,他们强忍酷刑,坚贞不屈;在刑场上.他们视死如归,慷慨就义。鄂豫皖苏区的头产党人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费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有着多方面的内涵。其中主要有:1、不畏强敌、美勇反抗的拼搏图存精神;2、一切从实际出发、上山游击的求实精神;3、依靠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纪念湖北黄麻起义80周年之际,回顾黄庥起义这一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弘扬湖北黄麻起义革命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麻起义过去已经整整80周年了。抚今思昔,我们更加怀念曹参加黄麻起义的革命老前辈和为黄麻起?  相似文献   

18.
5月7日,武汉陈先生到麻城龟峰山赏杜鹃,因拥堵抱憾而归。5月9日,本报社会版头条以《杜鹃花开在山顶游人却堵在山脚13万游客周末挤爆龟峰山游客寄语麻城要惜人气化怨气》为题刊发批评性报道,其后推出"麻城看杜鹃引出的话题"系列报道13篇.引发社会各界关于麻城旅游乃至全省旅游发展问题的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任市长时为市档案馆建设作出了"支持该项目,选址可放到麻城文化旅游中心一起"的批示,市长杨遥作出了同意市档案馆与麻城文化旅游中心一起建设的批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伯儒亲自带领档案局领导到省档案局、省发改委等部门联系项目申报事宜,分管城建、  相似文献   

20.
5月16日,中共红安县委书记吴海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现场督办红安新档案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情况,红安县县长余学武以及县四大家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负责同志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