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科学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就是在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确定、内容创建、方式形成、开展评价、环境创造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模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科学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就是在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确定、内容创建、方式形成、开展评价、环境创造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模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在个性化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探寻了数学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改变观念和调整教学行为方式,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智力,是当前教育界引起普遍重视的一个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各种能力。  观察力——智力的基础。观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基础。科学史上无数的事实证明,观察不仅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首要步骤,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培养观察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观察条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观察能力,就能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对科学内容提出疑问。只要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会灵活深入地学习,因为无论是概念或定律,都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和概括。在…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确定、内容创建、方式形成、开展评价、环境创造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寻求到了数学课堂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规律。在课堂中实施个性化学习不但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存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质疑”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就是如何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必要的诱导,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而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陆亚勤 《考试周刊》2011,(69):80-8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相似文献   

10.
黄建安 《广西教育》2006,(9A):41-42
数学教学,决不仅仅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解题技法的教育,应着眼于开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发展、在体验中创造的开放的个性化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数学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也就是科学学习力。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力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在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寻找证据,即“一种事物对于另一种事物的证明关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证据、应用证据、反思证据,让证据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动力引擎。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  相似文献   

13.
廖贵云 《青海教育》2001,(11):41-4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自然教学的主体目标,是体现自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行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看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激发浓厚的兴趣,利用好奇心和创造天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能力,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了解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促进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主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过程.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将结合"个性化"教学理念,谈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现了现代的主体性教育思想。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一)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科学的实践就是实验。物理学家通过物理实验去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探索新的物理规律;中学生则通过实验认识对于他们是新的但科学上早已研究清楚的知识。按一定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实验,可让物理现象集中地、突出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正确而巩固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只有具备一定的直接经验,才能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在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谓学法指导,通俗地说,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适当而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起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运用和创造正确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呆板、缺少活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顽症。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首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其次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在学习中展现才能,获得发展。再次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极强的时期,再加上初中新课程科学教材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就能使学生保持对科学课学习经久不衰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金光 《现代语文》2008,(1):81-81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从教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