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地市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很高,但人们对科研的重点和进行科研的方法说辞不一.教学研究是地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教学是"源",研究是"水";教学是"基",研究是"楼";教学是"纲",研究是"目".  相似文献   

2.
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是我校重要的办学方略.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手段,改革旧的教育质量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普遍共识;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把"教育科研工程"作为学校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促进学校教育质量长效发展,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科研正在切实发挥对教育教学"引领方向,促进教研,推动教改,提升素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研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要坚持有效研究的理念、校本化的路径、过程与结果并重进行评价等,符合中小学教科研实际的推进策略。通过多种有效的策略,引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智慧,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教学人生。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践行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引领最好的途径是创设教学情境,回归学生的生活。从教师心中要有"本",教师眼中要有"人",教师课前要有"数",教师要干"活儿"四个方面研究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引领与践行。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教师的有效的专业发展,不能脱离教师直接的专业环境,也就是不能脱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要使教师超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做法",真正在专业上有所提升和发展,特定形式的"研究"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故此,3年里工作室有意识地探索让教师"在研究学生中学会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专业引领下的伙伴互助、全程参与,有行为改进的行动式研修方式。一、相约相守,共同愿景的凝聚  相似文献   

6.
正盐城市职业学校从效果着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训活动为载体,瞄准"有效教学"目标,精细管理,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班主任主力、课堂主阵地等重点环节,撬动职业学校高质量育人支点。教学中,能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育人质量。同时,能以科研为引领,以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构建教师成长"立交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才、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科研在承载着社会服务的同时,还承载着教学、专业建设、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任务。提高科研服务成效的办法是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科研与专业建设融合、科研与教师成长融合、科研与学校管理融合。做到"研中有教""先研后教""以研促教",使科研服务于"专业应用领域的拓展""专业结构的调整""专业特色的形成",使教师获得"专业成长""职业成长",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减少从众性、盲目性与权力至上现象。通过融合,将学校教育教学各要素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提炼特色,更好地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教师教育科研备受重视,但十年过去,教师对教育科研仍存阻抗。导致阻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教育科研难以产生"实效",科研不见实效的原因是教师在"做着"与其身份不相适配的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科研应"以我为本",持"实践取向",围绕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忆雯 《职教通讯》2016,(26):49-52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相对薄弱,这是由于教师来源、制度功能、工作任务、科研氛围、方法指导等多种原因造成。开展教育研究是教师的内在需求,但又有因素制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建章立制营造氛围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前提,创设研究平台是教师成长的通道,工作室项目引领是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宋丽杰 《辽宁教育》2014,(11):41-43
正有教学就要有科研,"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教育教学的先行需要科研,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更需要科研的引领和推动,科研课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学校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教学研究运作方式,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科研的经历和思考,提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专家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树立"大科研"观念。中小学教育科研至少包括三类研究:课题研究,常态研究,学校发展研究。要正确定位中小学教育科研,以推动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主旨,以教师在学校现实场景中从事教育实践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2.
邱子华 《中国教师》2012,(14):24-25
<正>当前基础教育进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深水区,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亟须转型。然而,虽然"科研风"盛行,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现象却随处可见,学校里一部分"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科研大业",忙于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另外一部分教师则在教学中固步自封。因此,构建一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模式,以引领课堂教学的变革,是极为必要的。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就提出"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尔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崇和实践。[1]目前中小学教育研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人文课程研究"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响亮口号,力图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原有定位。这个超越传统的先进理念迅即在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中卷起千层浪,肇始于21世纪黎明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积极倡导这一教师新角色理论,并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用。当前,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教育科研引导课程改革和课堂有效教与学,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的共识。然而,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在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完美的教育理念在没有专业话语权的学校或复杂变化的教学实践面前可望而不可及,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4.
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高度重视师德魅力和学识魅力的教师团队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先导力量,以研促教,以赛促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勃新校本教研之风,从多个维度有效开展培训活动,切实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每一个教师朝向"致美",为了专业生命的美丽绽放而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5.
<正>工作室以"提升技能、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训为主线,以网络为交流载体,立足教学实际,打造教师培养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并通过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教学研讨、专家引领、观摩活动等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使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技能型"专业组织。工作室研究对口高考试卷命题方向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参与技  相似文献   

16.
<正>1.从事教师培训是培训者的基本任务,也是培训者的主要角色。在"研训一体化"的培训活动中,培训者要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活动,注重教师的参与,破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以适应教师的实际需求,引领教师发展。2.培训者要确立科研引领者的角色意识。培训者要把自己的研究与教师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研究教  相似文献   

17.
时代要求教师从单纯的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自觉开展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同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融为一体的研究,而研究方法的掌握是支撑教师开展研究并顺利推进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师科研方法实训"课程旨在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让教师带着项目,在研究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实现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希望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培训中研究,最有效地达成掌握研究方法和改变研究行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学、科研、创作是高等艺术教育的"三驾马车",亦是美术专业教师所面临的基本职责和任务。美术专业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完成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从事更重要的艺术实践。专业教师高水准的写生能力和创作实力在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艺术实践能力是美术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李宗乐教授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3年至今先后任成都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8年度十佳优秀教师,2009年被授予学院"首届十佳教学名师奖"。四川省精品课程《版画基  相似文献   

19.
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成长,这些都呼唤"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的完善与创新."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根据学校发展定位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根据教科研工作成效确定工作计划;根据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职业特性,激励教师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主体-发展"式校本教研确立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以课例(或活动)为载体,以教学评论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使教师尽快适应课程快速变化发展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20.
提升"师范大学教育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基于学科视角与方法论视角的概念界定方式,"师范大学教育力"在广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育力",即师范大学在文化、制度、资源、科研、教学与课程等方面所形成的对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根据师范大学的本体属性,"师范大学教育力"在狭义上可以界定为:师范大学所具有的"教师教育"的"力",即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引领力、制度保障力、资源提供力、专业投入力与人才培养力。"师范大学教育力"概念的提出是对"教育力"研究的理论深化和对教师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可进一步厘清新时代师范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