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2):7
预订明年杂志的疑问收到第11期《集邮博览》后,仔细品读,首先被2013年的新邮预订宣传画所吸引,虽然从网上已经知道了宣传画的内容,但是没有想到11月1日出版的杂志也能及时刊登。2013年的《集邮博览》当然还是要订的,当看到第91页的征订广告时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0,(3):3-3
一点建议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从创刊号《北京集邮》到今天的《集邮博览》一本也不缺。我喜欢这本杂志的内容。这是一本资料性、知识性俱佳的杂志。特别是近年经常刊登的一些介绍、分析邮集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致读者朋友     
当你看到这期《集邮博览》时,我们已经编完今年的杂志,正在组织2004年的稿件了。浏览本期中《集邮博览》的广告,你会发现:明年的《集邮博览》将由今年的64页扩容到96页并加彩色插页。也就是说,明年的一期杂志将相当今年的一本半还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容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本人从《北京集邮》创刊以来,一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后来改名为《集邮博览》,也从未间断订阅。近年来《集邮博览》大规模扩容,从原来的每期48页扩大到96页,刊费也相应增加。现在的杂志把原来“集邮研究”的内容都加了进去。“研究”、  相似文献   

5.
初识便深爱     
《集邮博览》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可是对我而言,还是初相识,那是在2010年11月的一天,我在邮局正准备预订《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杂志,偶然看到《集邮博览》杂志,当时感觉这名字起得好,内容肯定也丰富,就临时决定预订了《集邮博览》,把《集邮》杂志去掉了,因为在我们这里的书店和书摊都有零售的《集邮》杂志,可以随时买到。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办刊30年中,曾于2006年12月后一度休刊,2007年8月又复刊。当时在集邮界引起了热议和极大关注。这一停一复,让读者由惋惜变成欣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难得而又颇具收藏意义的两本杂志:《集邮博览》总第224期停刊号和《集邮博览》总第225期复刊号。其中《集邮博览》复刊号。作为五年前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全彩色印刷的集邮期刊,尤为广大热心读者、特别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所追逐和青睐。  相似文献   

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6):9-9
收到《集邮博览》第5期,感觉特别厚重,取出一看多了一本增刊,因见过上期预告,不然肯定喜出望外。向订户赠送增刊,《集邮博览》堪称国内集邮报刊第一家。近年来集邮报刊出版增刊较多,但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都得自己掏钱购买,不但耗费时间,还得搭上汇款、邮挂等费用,稍不留神增刊就擦肩而过。《集邮博览》此举无疑拉近了杂志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我等订户、读者和作者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正稻花乡人:今天是1月28日,我早晨从大街报刊亭就买到了第2期《集邮博览》,回家翻阅一遍,感觉确实不错。从开篇说年,到专题谈吃,年味十足。看来我这个春节有博览陪伴,可以一饱眼福了。谢谢各位编辑的努力!一稿两投对读者不公平《集邮博览》2014年第2期和《中国集邮报》2014年第9期,刊登同一作者的文章,所附插图及文章内容一样,只是开头一段不同,这种做法对于同时订阅《集邮博览》和《中国集邮报》的读者是不是很不公平?(福建叶玉桂)  相似文献   

9.
收到第4期《集邮博览》,真是喜出望外。记得2008年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条就是"特色增刊",《集邮博览》杂志说到做到,惠利于读者,让集邮者肃然起敬。《牡丹花城》具有明显的"增刊"特点:一是使用小开本,有别于正刊的大16开;二是内容紧紧围绕2009世界邮展,既有对邮票上的古都洛阳的全方位介绍,也有针对2009世界集  相似文献   

10.
左鹏 《集邮博览》2013,(5):22-23
不久前,我整理杂志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1993年第1期《集邮博览》(题图),看完第34页"读者之声"后,感触颇深,20年前读者的建议居然大多梦想成真,那些读者真不愧为《集邮博览》上的预言家。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的一天,我在113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北京集邮》,虽然只有32页,但我却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从1985年起,我开始订阅《北京集邮》,并想办法收齐了1983至1984年的几期杂志。但1982年的创刊号一直没有找到。1987年杂志改名《集邮博览》,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融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简直令人爱不释手。二十多年来,《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历程一路走来。谁知到了2006年底,杂志突然停刊,我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从1982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集邮博览》创造了我国集邮类杂志的多项第一,最早的起脊装订集邮杂志;最早的大16开全彩色印刷集邮杂志,领先于国内各集邮报刊,成为集邮报刊的品牌。她不但面貌越来越美,而且内容也越来越有看头,成为集邮者争相阅读和收藏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集邮博览》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作者们,让我们从头翻阅一下这220册《集邮博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5,(1):110
内容篇Q:读者张先生问:听说明年《集邮博览》扩版了,内容上有什么变化吗?A:是的,2015年《集邮博览》将从96页扩版至112页,扩版后内容将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我们的老读者都知道,《集邮博览》一直以"博"为本,堪称集邮圈的小百科全书。但一直以来,受刊物篇幅的限制,一些内容只能忍痛割爱,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我们的传统栏目专题、人物、研究等,2015年都会有新的面貌,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3):4-4
《集邮博览》让我免上当我是《集邮博览》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一直把这本杂志作为集邮的教科书,杂志介绍了很多集邮的知识,让我在集邮中如虎添翼,也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不久前我在成都古玩市场上,有几个人,看到我对邮票很感兴趣,便很神秘的从箱子里拿出集邮册翻开,指着一枚"梅兰芳"小型张,不停地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12):4-4
11月15日,我收到了第11期《集邮博览》,杂志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但在华丽的外表内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文章内容过于单一,可读性文章不多11月9日是中国的消防日,《集邮博览》杂志用了整整12页来介绍国外的消防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17.
资讯     
贵州协会与《集邮博览》举办读者座谈会本刊讯8月4日,贵州省集邮协会与《集邮博览》杂志共同举办读者座谈会,贵阳当地部分集邮者就杂志的内容、风格、形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贵州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魏成康主持会议,贵州协会副秘书长邓曦,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等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4):5-5
我是一名《集邮博览》的新读者,复刊后的每一期杂志,我都认真去读。总体来讲,《集邮博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集邮类杂志,已经成为指导我继续提高集邮水平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9.
喜欢文献的邮友们,常为能收集到创刊号兴奋不已。热衷于收藏《集邮博览》大全套的邮友也为数不少,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缺失某期的附品(即随刊夹赠品)而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只有收集到杂志及其所有附品,才是至臻完善,十全十美。因此,《集邮博览》杂志附赠的自成系列的贺年封也就成了藏友们热切寻觅的品种了。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5):5-5
我是《集邮博览》的老读者。杂志复刊后,因未能及时查找到复刊的信息,以致耽误订购时间,后来还是从《集邮报》上得到了复刊信息,在我打算买《集邮博览》时,想起了我们"安庆快乐集邮沙龙"的11个成员,我在一次周会上介绍了此信息,大家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集体购买。于是由我牵头一次订购了8套2007年的杂志。虽然几经电邮联系和询问后,才迟迟看到寄来的刊物,但还是很庆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