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永国  张辉 《现代教育科学》2006,(5):108-109,83
教育惩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惩罚方式的失当导致惩罚具有暴力性。增强教育惩罚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就是规避暴力性,回归教育性。其常规策略就是为罚立“约”。立约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原则:主体权利平等原则、内容可理解性原则、主体自尊第一原则、方式可选择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教育惩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惩罚方式的失当导致惩罚具有暴力性。增强教育惩罚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就是规避暴力性,回归教育性。其常规策略就是为罚立“约”。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幼儿园恐吓教育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否具有暴力性,将幼儿园恐吓教育分为暴力性恐吓和非暴力性恐吓: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剥夺幼儿的正常需要还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惩罚,将幼儿园恐吓分为剥夺式恐吓和惩罚式恐吓.  相似文献   

4.
张辉 《中国教师》2006,(11):60-61
教育惩罚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它能够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延续至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时无论从教育理论界还是社会现实中,人们也都没有全盘否定教育惩罚。其实无论是恶性惩罚事件,还是教师对惩罚的弃用,并不是教育惩罚的本质原因所致,而主要是由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惩罚方式而已,从而使教育惩罚失去了教育的效用。寻找一种良性的惩罚策略,增强惩罚的实效性成了现代教育急需解决的难题。一、规避暴力性,回归教育性:增强惩罚实效性的基本要求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现在教育惩罚失效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5.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教育在坚持"教育性关怀"原则下,通过"当头棒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我惩罚、集体惩罚和制度惩罚是三个比较理性的惩罚方式。  相似文献   

6.
罚后安抚策略是一种基于师生相互理解的惩罚性教育策略。它既是理解教育思想的具体化,也是操作性较强的理解教育方法,具有理解性、教育性、激励性等主要特征,其实施需遵循惩罚与奖励相结合、惩罚与说理相结合、惩罚与尊重相结合、惩罚与安抚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施罚者对教育惩罚本质的错误认识或对惩罚方式把握不当等原因,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实施的教育惩罚存在着"胡乱罚"和"不敢罚"两种极端现象。从道德发展、惩罚方式、社会背景、学校管理及学生家长要求等五个方面深刻认识实施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对在合理的教育惩罚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进行充分探讨,有利于发挥合理教育惩罚的积极作用,消除极端的教育惩罚现象。  相似文献   

8.
学校惩罚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其具有秩序功能和矫治功能。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学校惩罚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破坏性教育力量。本文对学校惩罚主体及其权限、学校惩罚对象及受体、学校惩罚方式及其选用进行了深入解析,以厘定学校惩罚要素的边界,导向惩罚的教育性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明富 《文教资料》2009,(7):110-111
教育惩罚是评价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惩罚教育,可以矫正学生的行为,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因此教育主体在实施惩罚教育的过程中,应做好一项准备、铭记三大需要。  相似文献   

10.
惩罚作为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对于推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惩罚是遵循正当规则、使学生内心产生触动、惩罚后违规行为明显减少的惩罚。为了实现有效惩罚。应坚持爱和尊重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实施有效惩罚.应采取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形象;与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实施惩罚的群体氛围;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坚持因材施罚;与其他方式相结合,做好惩罚的善后工作;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的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是一种硬性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施爱教育,它和所有的教育一样,都是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只不过惩罚是一种特殊手段的施爱教育罢了。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说服教育为主的柔性教育相辅相成,是缺一不可的一种教育手段。一、惩罚教育的原则惩罚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手段特殊,既要使学生在惩罚中得到进步和提高,又不至于因惩罚而积聚愤恨情绪,以致伤害学生。所以,教师在使用惩罚教育时必须谨慎行事,掌握几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人和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教育惩罚是教师的职业权利和义务。恰当的惩罚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惩罚不当也会给学生和教师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教育惩罚的实施要分清主体和客体,明确范围和形式,依照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讲究实施的艺术,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为了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必然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体人权带来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但这种限制或剥夺只有在惩罚的目的需要和被限制或剥夺的实体人权本身是正当的前提下才是正当的,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体人权必须坚持相应性原则、节俭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赏识教育过度泛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教育政策的极端性。如果说惩罚教育与赏识教育是一对矛盾体的话,我们需要重提惩罚教育,因为只有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才能达到和谐。我们说,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如果没有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教育,不等同于“体罚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与访谈,以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为样本,围绕对惩罚教育内涵的认识、惩罚方式、态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惩罚现象较为普遍,理解惩罚内涵存有误区;惩罚行为存在偏差,惩罚不公现象时有发生;惩罚方式比较单一,惩罚技巧相对缺乏。从而提出建议:一是要明确惩罚的法理依据,防止惩罚滥用过度;二是要保证惩罚目的正确,坚持惩罚的基本原则;三是要惩罚与行为指导结合,完善评价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6.
"惩罚"不仅有助于教师权威的维护和学生行为的塑造,也有助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是教师教育权利的体现。"体罚"与"惩罚"在出发点、性质和结果上都具有本质区别,我们应该认清两者之"罚"的不同意义。在教育实践中"罚"应遵循教育性、可行性、可接受性、最后性等原则,巧用"惩罚"而禁用"体罚"。  相似文献   

17.
重提惩罚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惩罚教育在正面激励教育背景下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它是一种“厉”而“温”的教育,在严格严厉中可以矫正不良行为,小惩大戒、替代强化,增强耐挫力,培养责任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性、尊重性、关联性、因材施教、艺术性、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应正确理解惩罚教育的内涵,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育的艺术性,杜绝不良惩罚。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中,人们要理性的、全面的认识"惩罚",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应遵循正面教育为主原则、尊重原则、平等原则、最轻原则,合理运用,惩罚有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础教育中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生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育民主的主体间性本质和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信仰和追求对民主的理解有很大差别,甚至完全相反。一种信仰追求的民主在另一种信仰看来很可能是虚假的甚至是专制的。但不同民主在追求平等、自由、自主等方面则是一致的,而民主与主体间性又有密切联系,它们追求的目标和坚持的原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育民主是运用民主方式提高民主素质的教育。师生主体间的自我确认、自由自主、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等教育方式也就是民主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