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歌谣学的滥觞期,学术工作是将民间歌唱活动文本化,即把歌唱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抽提出唱词编辑成歌谣记录文本。早期的歌谣研究以记录文本为中心,发掘歌谣蕴含的文化要素和历史积淀。上世纪50年代以后,歌谣学的视野有所扩展,歌谣传唱的生存环境得到关注,但并没有从文本中心主义的窠臼中摆脱出来。直到90年代,回归歌谣生活本原成为明确的学术方向,田野的深入实践提供了富有说服力的个案经验。延续到本世纪,强调歌唱所形成的生活环境所凸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建构力量,歌谣置于生活的深层语境中获得了富有张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北大歌谣运动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运动,都是以民间歌谣的征集、创作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民间文学活动。但二者虽然都取面向民间之姿态,却各有倚重。发生于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歌谣运动旨在文艺创作思想的革新和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研究领域的开创;而发生于当代共和国历史的大跃进新民歌运动则旨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化革命诉求。因此二者在对“民间”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明显分殊,表征了不同时代语境的文化、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3.
北大歌谣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结束了中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开启了中国民俗学的科学史。使中国民间文化第一次登上了中国文化的大雅之堂,汇入主流文化:第一次有一批一流的学术精英关注研究民间文化,开展了对民间文化的学科的研究,形成了第一个民间文化研究的中心,创办了第一个民间文化的刊物——《歌谣》周刊,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民间歌谣作为国内历史最为悠久、内容最为丰富生动的艺术文化,以最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民间生活及朴素情结。深入地分析民间歌谣所表现出的艺术美,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民间歌谣,让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到民间歌谣的推广中。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探讨民间歌谣所体现出的艺术美,希望能促使民间歌谣受到社会各界更大范围的认可与喜爱,推动民间歌谣的更快更好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的诗歌大众化运动,始终围绕着"歌谣"这一关键词展开。诗人们借鉴歌谣的形式,创造贴近大众的诗歌。革命宣传干部重视收集民间歌谣,把革命思想写入歌谣,起到发动群众的效果。歌谣实践促进了新诗现实主义题材的发展。在学习歌谣、仿制歌谣的实践中,诗人通过否定诗人身份和以往艺术追求来完成自我定位的转变,并成为下一个十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民间歌谣存在于土家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土家族宝贵民族文化的代表。土家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工作而展开的,学者就土家族民间歌谣从音乐、文艺学、民俗文化、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等多角度进行了讨论。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占据主要地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民间歌谣在当下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关于它对民众生活文化和地方社会带来的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7.
汪毓 《文教资料》2008,(32):65-67
民间歌谣是一地民风民俗的反映,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桐城作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特定的文化底蕴也催生出内涵丰富的桐城歌谣.本文以桐城歌谣为分析对象,指出它在方言研究及文化贮存方面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桐城歌谣承载的文化内容,以增强人们对桐城歌谣的保护和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8.
韩晓英 《文教资料》2011,(17):68-70
杭嘉湖地区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人们的生活也与茶紧密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沉淀下,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文化,同时杭嘉湖地区广泛流传着茶诗、茶词和茶歌谣。本文通过对茶诗词、歌谣的解读来研究杭嘉湖地区的茶俗文化,从四时八节、婚丧嫁娶、亲友聚会和乡土特色四个方面对茶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金玉洁 《文教资料》2013,(29):64-65
在北大“歌谣运动”中,“歌谣”“民歌”“儿歌”等概念频繁出现,且存在混用的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起源、界定及其内在价值,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歌谣运动”的影响,也可以明晰“歌谣运动”主要参与者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推进对“歌谣运动”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畲族"无事不歌,无时不歌",歌谣内容极其丰富。歌谣具有诗韵化的格律、程式化的灵动、凝练化的艺术以及数字化的趣味。畲族歌谣是研究畲族历史变迁的引子,透视畲族民俗底蕴的带子,剖析畲族性格的镜子,探究畲族语言融合的窗子。  相似文献   

11.
南通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史是中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史的缩影,自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专门机构"歌谣征集处"起至今,南通民间歌谣的搜集整理从未间断。它受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这段历史,是对地方文化史的补充,更是对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史的理性思考,将其回复到具体历史语境,阐述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徽州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区域,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民情风俗,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值得深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对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做一番描述,以期推动徽州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代民间歌谣十分丰富而生动,以其鲜活、独立的民间姿态保存着社会生活和民间普遍社会情绪的原生态。它的传播与流变准确地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和民众情感与审美倾向。随着人们对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视,也愈来愈重视在文化视角下对文学现象的全息研究。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积淀丰厚,其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民间歌谣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民间精神生活的活化石,在河洛文化视野下研究它,无疑是我们对河洛文化的全息化观照。所以调查和研究民间歌谣,对于丰富河洛文化的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色歌谣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歌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实践与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红色歌谣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巨大作用,高校是红色歌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场所,红色歌谣在高校共公音乐教学中提升音乐审美的同时贯穿着革命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歌谣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上邪》为例,探讨在歌谣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越南歌谣是越南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越南歌谣都是用六八体诗的形式创作的。六八体歌谣都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和韵律形式,六八变体形式蕴含着歌谣中丰富的内容表现力,是越南歌谣职能的一种文化"特产"。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8.
从歌谣的题材内容来看,德化民间歌谣主要可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世情歌谣、历史传说歌谣和儿童歌谣7类.德化民间歌谣是德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和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载体,其特点在.于:历史悠久,至今活跃;地方特色浓郁;文学特色鲜明.德化民间歌谣在文艺审美、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当前须认识和维护新的歌谣生态环境,使德化民间歌谣仍从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展示生命;同时,在传承保护措施上也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德化民间歌谣艺术发展获得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9.
泉州歌谣历史悠久,从未离开过泉州人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流传至今.泉州歌谣反映的题材众多,涉及面广,蕴含着丰富的古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生活歌谣在修辞的使用方面亦有很大成就,本文试以语境、音律、修辞格等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分析泉州生活歌谣具体意义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俗学的研究工作是从北大民间歌谣征集活动中开始的,中国民间文学、现当代文学的肇端也可以追溯到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可见歌谣一方面是民俗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与文学、语言学甚至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民俗学视野疏理中国百年歌谣研究的历史动因、方法传承与争议问题,以期待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歌谣研究繁荣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