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跳水运动的项目特点,在训练中采用了基于视频采集、反馈的运动训练实时反馈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记录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辅助教练员传达训练指示,帮助运动员规范跳水技术动作。本文主要阐述了该系统在省跳水队赛前训练阶段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该系统为运动训练提供的帮助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跳水技术训练视频分析与快速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跳水技术训练视频分析与快速反馈系统是CA S训练方法在跳水运动训练中的部分实现。从跳水运动训练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视频反馈和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其功能是:1)自动拍摄跳水技术动作,自动快速反馈动作视频;2)海量技术动作视频的存储;3)完成视频的采集和分析工作;4)提取决定跳水动作质量的参数;5)跳水技术动作的合成比较。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多注重专项素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青少年运动员在掌握技术上的思维能力培养。当前,部分青少年教练员还在采用"注入式"的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依赖,较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运动员自主获取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训练模式是教练员掌握的运动理论知识和专项技能,不断积累和传授,这种方法可以使运动员少走弯路,使运动员一步一步、完完整整地把专项技术动作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运动员"胆子小,教练没讲过的不敢想,教练没教过的不敢做"[1]。而且这种训练模式是把教练员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跆拳道运动中假动作训练与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跆拳运动中级动作训练与应用情况分析 ,在了解跆拳道训练和比赛中假动作的作用及辽宁省内教练员、运动员对假动作技术的重视程度。结果表明 ,大多数教练员及运动员对做动作技术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教练员对假动作有所重视 ,但训练措施不佳。在训练中运动员本身未充分认识到假动作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动员心理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心理训练的力度不够教练员只注重运动员的技术与体能训练,忽视了心理训练,致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稳,心理易失去平衡,造成水平不能正常发挥。1.2心理训练缺乏针对性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要求也不同,故各项目运动员的心  相似文献   

6.
冰球运动员注意力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冰球运动实际情况,对冰球运动员注意力的定义、形态及对比赛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提高冰球运动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利用手表、计时器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采用想象训练、放松训练提高注意力控制能力,旨在帮助教练员增强对运动员注意力训练意识,提高冰球运动员比赛注意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游泳》2005,(3):29-32
一、跳水运动员身体形态要求及形体训练在跳水项目中的重要意义对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运动训练学》中这样写到:身体匀称,五官端正,女子颈部修长,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较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节略细,跟腱细长清晰,手脚大骨盆狭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呈条型(董国珍,2000)。其实,为了充分表现美,跳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要求远远不是先天形态所能够满足的,必须用后天的形体训练来帮助展现先天身体形态的"优美"和跳水技术动作的"难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训练"姿态"。姿态是运动员"美的意识"的直接反映,是完成跳水动作全过程技术的关键,也是评定动作优劣的重要方面。一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花样滑冰比赛时运动员跳跃高难度动作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训练的作用,提出花样滑冰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为花样滑冰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以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田径训练中,教练员通过各种渠道从运动员身上获取有关的训练信息,然后通过加工、选择、处理,再回输给运动员以指导其训练,从而提高动作技术质量、强化训练效果,这种信息的获取、加工、回输的过程,称之为运动训练的信息反馈。实验证明,运动员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柔道队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进行观察,并且对运动员训练比赛中使用连络技动作的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连络技动作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要高于其他单一动作,说明连络技技术在柔道运动中的重要性.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通过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更加自如的应用连络技动作进攻的技战术,并希望能对教练员及运动员有所帮助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某优秀跨栏运动员的心理监督,咨询和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与教练员配合,在1990亚运会前16个月内,共同对一位跨栏运动员进行心理监督、咨询和训练的研究情况。结果表明:1)对该运动员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科学训练应以教练员为主体,在运动员自觉配合下进行;2)高质量的运动表象能力对于该运动员从专项身体训练转换到专项技术训练的过程有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形成赛前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咨询对于形成该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峰 《游泳》2012,(6):62-67
当今世界跳水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难、准、稳、美”,动作的难度系数往往成为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但难度越大,失误率越高,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强。根据该项目的专项特征,跳水运动特点非常符合核心力量的发展特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跳水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对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探索,为提高该项目的竞技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曾伟 《游泳》2012,(4):54-55
跳水运动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其强大原因之一是我们拥有最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教练员对该项目的持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有效地激励运动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现在的教练员年龄相对年轻,执教经验有限,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很严格,基本上看到问题都能及  相似文献   

14.
少年投掷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由教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等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协同作用,共同体现着训练系统的整体功能。教练员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少年投掷运动员的训练,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把握投掷运动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科学选材,开协调好训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调动运动员的主动性,科学地组织和指导运动员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5.
贺帅 《新体育》2023,(4):21-23
跳水运动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跳水运动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起跳环节,决定着整个运动过程的质量。最近几年,教练将项群训练理论在跳水运动员起跳技术中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全国跳水冠军赛2015年赛季的男子10m跳台跳水起跳技术的运动学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改善技术动作提升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6.
所谓运动训练中的"无效训练",是指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包括教练员花费了大量时间,消耗了许多体力和精力,收获不大或根本无任何效果的训练。纵观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由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的多层次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柔道运动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柔道运动当中,运动员的下肢往往会出现损伤的情况,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影响到柔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会直接导致柔道运动员退役,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柔道技术中大多数的动作都需要下肢完成,另外很多的技术动作都需要柔道运动员参与腰腹力量,所以应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帮助柔道运动员预防下肢损伤,让柔道运动员尽可能保持竞技状态。据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下肢损伤预防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赛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在掌握运动的生理潜力的同时,更要重视掌握运动员心理潜力,应把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技术和战术训练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准确而全面的诊断是有效组织训练过程的基本依据之一,对运动训练过程的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我国业余短跑运动员的培养中,教练员往往忽视运动员的前测。即使进行前测也仅仅对运动成绩进行测试,而忽视对竞技能力和训练负荷的诊断。如:身体形态(长度、围度、身体成分、体型)、机能(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素质(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技术(协调能力、一般动作技巧)以及战术、心理、智力等等多方面的前测。因此教练员应重视短跑运动员的前测指标,在科学的诊断基础上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的基本形式是训练场上的教学。在实现教学的过程中,教练员在训练中用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并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根据运动员的生活、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分析技术动作,讲解动作环节的内在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