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央子 《金秋科苑》2013,(8):102-103
静以养神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对疾病的预防问题亦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和措施。《春秋襄公十七年传》(公元前556年)记载“国人逐瘛狗”,瘛狗指疯狗。当时能够众人一同驱逐疯狗,证明已认识到疯狗与狂犬病的关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论》和《中医基础理论》养生篇,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四诊即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的中医辅助四诊诊疗仪器。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已从原来的"患病意识"转变为了"预防、健康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于是引起了"养生热"、"体检热",于是体检在大潮流下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越发起到关键作用的一项医疗服务,而中医健康体检立足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以中医体检服务团队为基础,用中医传统四诊技术为依托,并结合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从整体、动态、个性化和平衡的角度来对人体的体质、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具有符合中医诊疗原则的突出优势。本课题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大环境下,探讨中医四诊对中医体检带来的优势、意义,结合多学科交叉、现代信息技术、机器学习等实现收集数据的客观化、标准化、量化标准,制定安全、高效、可操作、可推广的中医体检服务体系,为科研研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嵇艺 《科学生活》2024,(1):56-57
<正>立冬代表着冬季正式来临,同时各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论断,点明了冬季治病养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中医养生疗法在冬季防治疾病呢?冬至为阳气升发之时,是“夏病冬治、冬病冬防”的重要防治时机。而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使药物随经络循经到达周身血脉,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由此配以辛温通络之药制成三九贴可温经通脉、祛寒化瘀。  相似文献   

5.
有关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学说,笔者有如下认识:1,人生的寿命人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有生之年发育过程中不可逆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是必然的规律。近代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寿命,是可以达到百岁的。或是超百岁的。例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尽终其天年,充百岁乃去。”与现代生物学家们通过对哺乳动物寿命的观察、研究提出的推论是一致的。养生保健,是指人类在自然界经春、夏、秋、冬四季,抵抗生衰老化的功能,动作适体,生命就能延长,运作的不当而生命短之。2,衰老的过程内经首先提到以人的肾、气、血的变化,来说明人的生长发育至衰老的过程,描述了…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传统的鬼神致病论产生了怀疑,出现了对疾病的真正原因进行朴素唯物主义说明的各种尝试。于是在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论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作。它采用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几位名医学先知岐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被历代医家视为至高无上的经典和“立医之本”。  相似文献   

7.
<正>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  相似文献   

8.
《管子》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气生化出来的,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水是地之血气,城镇环境的选择得水为上,人居环境要“合和”。和乃生,如果不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管子》论气、水的思想对现代人们进行人居环境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晨曦 《金秋科苑》2014,(4):89-89
"金元四大家"是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位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学派。刘完素(公元1120--1200年)亦称刘河间,是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和《宣明论方》十五卷。  相似文献   

10.
《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心为“君主之官”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用心去做很多事情,心的负担是相当大的,因此,拥有一颗健康的,就成了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一、养心安神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心的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素问·五脏生成篇》说  相似文献   

11.
一、精神与人体的关系和作用精神与大脑的关系,即精神是人体大脑功能活动的表现。如“大脑是精神活动动物质基础。”其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等。精神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人体生命外在表现的精神,如健康之精神可见:精神旺盛、精神活泼、精神振作等。精神是大脑物质功能活动的表现,精神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是密切的;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有害物质对肌表的刺激、疾病对组织细胞的刺激,外来语言、表情对耳目的刺激),即见神  相似文献   

12.
<正>开怀一笑百病消。笑,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美好情感。笑有益健康,笑能陶冶情操,笑能延年益寿。我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喜则气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摄生咏》中也说:"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清代名医叶天士说得更明白:"心胸常开阔,年岁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自古虽有三才之名,却并未阐明三才的确切概念和定义,也没有说明三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除方剂中有三才汤、三才封髓丹和针灸中有天、人、地三才针法等少数几处利用其外在形式外,并没有三才说的真实内容。其实,笔者通过探究三才的相互关系,发现三才说既是人体各单元的结构关系学,又是人体内外诸气的辈分关系学。《鶡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离合论》又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就是说,天、地、人和万物这三才都是元气的产物,元气是第一代,天地是第二代,人和万物…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内经》,此书成型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文章着重对《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所具有的科学性内涵,深入研究大自然与生命的运行规律,为临床医学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国外有媒体报道,绿茶对养生保健、抗癌防衰、延年益寿效果显著,为国际营养医学界权威组织所大力推崇。因此,饮用"绿茶"已成为当前国际潮流。绿茶喝绿茶能长寿、高寿,茶农称为"寿茶"。这里且不说世界长寿冠军日本人是怎样酷爱喝绿茶的,只说清代皇帝的长寿冠军乾隆,他的长寿与喝绿茶有密切关系。清朝有13个皇帝,其中长寿者是乾隆,他活了88岁。查他的档案,不仅爱茶成癖,而且是一位  相似文献   

16.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医籍之一,历来很受重视,这样一部伟大的人道之作,深深受到历代各界学者的真爱。我在编目中,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著作时代、著者、版本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馆藏版本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并借鉴大量的已有的文献资料对版本进行考证和确认。在鉴定版本时读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翻开每一部医籍进入视野的序,揭示着成书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书在传承过程中的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7.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11,(19):69
道重精,儒重气,佛重神,精气神并重才是真养生。《张其成精气神养生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内容:人,从本质上说,只有三样东西:精、气、神;养生,从根本上说,只有也只需养精、养气、养神。把握住"精气神"的养生,是最本质的、最有效的,更是最正道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第五章人身乃一小天地──经脉学说与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中医经脉学的诸派书籍,源于汉朝以前《灵枢》、《素问》两种医书,今合称《黄帝内经》,距现在约两千多年,整个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历来有“医”“易”同源之...  相似文献   

20.
论武术对人体精、气、神的调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养生学理论,“精”、“气”、“神”在人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认为武术很多项目的运动机制有助于人体“精”的固守、“气”的滋养和“神”的调节,因而具有养生强身、调节身心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