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李淑华 《教学随笔》2014,(10):20218+218
小说的情节由围绕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相互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组成,它是小说塑造人物、揭示主旨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论是强化情节的小说还是淡化情节的小说都离不开情节。本文对《荷花淀》情节构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领会本篇小说的内容与主旨;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体会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主旨的呈现的关系;了解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14):21-22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功。初中语文叙事性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对于小说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线索、记叙的要素和中心人物有效设问,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对于散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与课文类似的生活内容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来设问,概括内容和主旨。  相似文献   

4.
<正>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是赏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的基础,因而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赏析是历年来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高考探析  相似文献   

5.
周元武 《语文天地》2015,(10):67-69
小说是一种拥有最大读者群的文学样式,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阅读鉴赏小说是每一个小说爱好者,特别是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阅读小说的步骤1.梳理概述故事情节准确概述故事情节是读懂一篇小说的基础,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概述情节是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情节不能疏漏,否则会影响对主旨的分析。概述情节时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6.
轨迹记忆法是通过将学习项目与特定序列的空间位置按序相勾连来增强记忆的一种方法。轨迹记忆法能够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小说整本书阅读中情节、场景、人物的记忆和理解提供了新方法。轨迹记忆法在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包括借助空间位置加强对小说情节、场景、人物的记忆;借助空间位置增强对小说人物关系和形象的记忆;借助空间位置的时间更迭加深对小说思想主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前小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当下小说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的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围绕情节、人物、环境和主旨四要素来展开教学,这样的教法虽说能紧密围绕考点,但却难逃模式化教学的窠臼;有的教师追崇教法的多样化,但细究起来,并未紧扣小说的文本体式来展开设计,这即使能激趣导学,但学生未必能真正领略小说阅  相似文献   

8.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历史地位的重新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长期处于尊唐抑宋的不公平评判话语系统中。本文从古代主要小说类型的题材、艺术风格、创作主旨等内部要素的演进过程和概念、理论、作品整理等外部因素的运动轨迹切入,综合分析讨论了宋代小说在古代小说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认为宋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唐代,应该对尊唐抑宋的结论重新检讨和估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剖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其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李琴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63-16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小说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来探讨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1.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脍炙人口的杰作,然学界对于其真实性、写作年代、主旨等长期聚讼不休,作品有很大程度的真实性;其主旨不能过分拔高,对门阀制度的控诉,并非小说的主旨,实际上集中在鞭挞李益的负心、同情霍小玉的不幸,即"始乱终弃",这也是古代小说常见的传统主题模式;而故事同时反映了晚唐时期门阀意识的淡薄,和唐前、中期强烈的门阀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学界向来有一个"共识",即认为西方小说和戏剧以悲剧见长,而中国则无真正的悲剧作品。这是误识,其实《霍小玉传》正是一部深刻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1. 通读小说,整体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受小说的叙事艺术。2. 通过言行、细节、心理等方式了解香雪等人物形象的情 感变化。3. 抓住小说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理解小说主旨及传递 出来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3.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所体现的犹太性最强,同时他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以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为例,通过对两代人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小说中的离散文学性和犹太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 [学习目标]发散性思维训练;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主旨:通过本文学习,初步掌握小说欣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从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小说主旨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进行界定,有利于一些有争议学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小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文学语言、情感价值等的熏陶,培养阅读兴趣,为他们今后人生的阅读奠基.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即小说单元教学中,抛开小说阅读"三要素"教学法,通过主问题的引领,立足三个视角--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咀嚼文本语言,体悟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命运;还原文本生态,探究小说主旨,升华小说思想,引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设计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心声>. [学习目标]发散性思维训练;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主旨;通过本文学习,初步掌握小说欣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童小说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小说,与成人小说一样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其二,它是特殊小说,在读者对象和构成要素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故其涵义可描述为:儿童小说是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性作品。其中,人物形象刻画是中心,人物、主题和情节是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19.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它是人物、情节和主旨存在的根本,是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在初中语文教材里,除了常见的写景散文外,环境描写也常常出现在小说、记叙文、文言文和诗歌中。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问题。因此,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除了非情节性小说之外,小说都是写人物的,要通过作家创作手记等材料,了解作家确定自己作品主人公(主角或中心人物)的过程,从中可以了解到作家认识生活、反映现实、实现主旨的趋向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