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阳光小树     
新学期的第一天,刚走进校园,却发现,校园里小路上那一排排长得老高的野草全都铲除了,中心花园的中心,显眼地竖着一棵小树。九月的阳光涌过小树,反射出一束束金色的光,像一颗颗大豆,像一粒粒豆大的汗珠……一连几天,学校里议论纷纷———不仅是一棵树,还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多星期里,我没见过这个“老头儿”,但只听说他是学校请来帮助美化环境的园艺工人。还听说,他每天早来晚归,细心照料着这棵小树,而且不收取学校的任何费用。我似乎对这个老爷爷产生了一种敬意。第二天一大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赶到学校,我站在楼上,关注着这棵小树。清晨…  相似文献   

2.
我的自画像     
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习作要求:再过两个月,小学六年愉快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将要离开可家的母校,告别敬爱的师长了。六年来,同学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像一棵棵小树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想不想给自己画画像,写一写自己?应该说,自己最了解自己,这次作文就来个“我写我”。你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你爱出个什么题目就出个什么题目,如果题目不好出,写完了再想个题目也不迟。写好了之后,再为自己的文章插图,把自己画下来。如果画画有困难,则贴上一张照片。相信这次作文会写得很出色。等老师改完了,在班级或者小组里举行一次“我写我”作文朗诵会,让大家评评谁写得像。  相似文献   

3.
妈妈出门去种树,嘱咐小花看好家:“好小花,看好家,不要当我的小尾巴。”妈妈出门刚刚走,小花对着小狗说了话:“习花狗,你在家,不要当我的小尾巴。妈妈说我年纪小,今年我都6岁拉,挖不动土能做事,要给叔叔阿姨送热茶。”一探小树像把伞一棵小树像把伞,千棵小树是座山,万棵小树大花园。亲密团结在一起,小树染绿一片天。小尾巴(外一首)@钟宽洪~~  相似文献   

4.
天毅五岁,长得“人高马大”,却时常出点小乱子,今天把小朋友的剑弄断了,明天“不小心”将椅背摔裂,后天又把他人的玩具车的车轮弄丢啦,虽然每次他都会讲:“对不起,是我不小心……”可下一次他又“不小心”弄坏别人的东西。 早操时,老师在场地三米外的一棵小树下放了一瓶油漆,是等小朋友做完操后在地上画标记用的。做操时,天毅发现了那瓶油  相似文献   

5.
“万事开头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抓好启蒙阶段的训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训练的重点是:1 训练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刚见到课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解决“看什么”和“怎么看”的问题。如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2页的主题图,可指导学生观察:学校上空有7只小鸟;操场上升起了1面五星红旗,还有8棵小树;小树前的操场上有3个小朋友在踢足图1球;宣传窗前有1个少先队员和1位新同学在向老师行礼;还有2个同学走进教学楼的大门;宣传窗后有5棵向日葵;校园里有2个少先队员正在给鲜花浇水。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丁生了一场病,住进了医院,住院的日子单调而乏味,他给母亲打去电话:“妈,我太痛苦了,你快来看我吧!” 几天之后,小丁的母亲赶到医院,与她同时到来的还有一盆尚未长成的小树,她把这棵小树放在病房里的窗台上,对小丁说:“孩子,好生照料这棵红豆杉,它会让你摆脱痛苦,找到通向幸福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一天,放晚学时,我们几个同学背着书包,排着队走着。村口路边站着一位老爷爷,突然拉着我问:“小朋友,这是院东吗?”我们几个都愣愣地望着这陌生人慈祥的面孔。我说:“当然啦,怎么啦?”我注视着这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和蔼地说:“小朋友,去于友的家怎么走?”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思  相似文献   

8.
儿子三岁     
为了让儿子记住自己是庄稼人的后代,爱自己的故土,我为他取名禾禾。 禾禾3岁就喜欢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我们常常答不上来,就让他自己设法回答,他也真能自己回答。 一天,他久久注视着一棵小树。“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  相似文献   

9.
六年来,同学们就像一棵棵小树一样,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也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毕业前夕,就来个“我写我”,再为自己的文童配插图,把自己画下来。如果画画有困难,就贴上一张照片。最后,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我写我”作文朗诵会。  相似文献   

10.
可怜的小树“弃儿”学校后院有很多小树,因为缺少照顾,一直长得很瘦小,还有很多小树生病了。为了让小树得到更好的照顾,快快长大,花白头发的老校长决定把这些小树分派给各个班级,让每个同学负责照顾一棵。  相似文献   

11.
汪素琴 《科学课》2008,(12):M0002-M0002
一天,我在布置学校橱窗,往里面张贴科学家的图片,一些围着观看的学生在议论:“科学家真了不起!你瞧,爱迪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你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吗?”“我连想都不敢想。”“假如我成了科学家,这里也会挂上我的照片,那多神气啊!”……当我贴到最后一张图片时,沈辉同学大声叫起来:“汪老师,刘明说,请你把这一块留着,将来贴他的照片。”咦?!我灵机一动,取下了中间的一张图片,留下了一个醒目的空白,并且激励各班学生:老师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们中会出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块空白将由他(她)来填补,你想成为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吗?  相似文献   

12.
汪素琴 《小学自然教学》2008,(12):M0002-M0002
一天,我在布置学校橱窗,往里面张贴科学家的图片,一些围着观看的学生在议论:“科学家真了不起!你瞧,爱迪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你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吗?”“我连想都不敢想。”“假如我成了科学家,这里也会挂上我的照片,那多神气啊!”……当我贴到最后一张图片时,沈辉同学大声叫起来:“汪老师,刘明说,请你把这一块留着,将来贴他的照片。”咦?!我灵机一动,取下了中间的一张图片,留下了一个醒目的空白,并且激励各班学生:老师相信,十年、二十年以后,你们中会出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块空白将由他(她)来填补,你想成为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吗?  相似文献   

13.
我班有个“比一比”专栏,上面有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哪天谁做了好事、受了表扬,我就在他名字后面贴上一朵鲜艳的小红花,以此督促小朋友向榜样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可后来我又把它撤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4.
你每天都站在眼睛汇成的大海引领着潮起潮落我愿做一条小溪流入你智慧的旋涡你每天都怀抱新生的婴儿感受着心跳脉搏我愿做一棵小树把你宽厚的大手紧握我知道你是天生的指挥家我愿做你的鼓手把我的心声激情表达我愿做你的舞者在你的舞台旋出火花你知道吗我愿做一片落叶迫不及待地想飘向你我知道我的大地母亲你是我心灵永远的家简评诗的生命在于抒情。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真挚情感的流露和抒发。“拿什么问候你”贯穿全诗。是啊,对老师的崇敬和爱戴,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呢?也许该化做“一条小溪”、“一棵小树”,与“大海”、与“土地…  相似文献   

15.
及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是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尝试:一、尊重兴趣爱好。教师若能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就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学校里的发现》时,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我们的学校,我让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去寻找自己的发现。下课时,一位同学来到我面前说:“侯老师,我们学校环境优美,但缺少一些特色,让我来设计一下,一定会更棒!”我反问:“你行吗?”没想到,他更来劲了,另一些同学也叽叽喳喳提议附和,看来他们对这个问题很…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老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小学生摇一棵小树,孙老深思片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孩子们莫名其妙,问他在干什么。孙老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你们把他的命根快摇断了。”孩子们听了后,惭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孙老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以后,孩子们不但不摇树,而且还当上了小树的“卫士”。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人教版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27页教材有一植树的插图,图中一位小朋友扶着放在坑中的小树,一位小朋友持锹往坑里埋土,一位小朋友提着水桶去打水。给图配的文字是: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明显的图文不符。图上表现的十分清楚,那位小朋友双手扶着放入坑中的小树。不知为何却为其配的是“你栽树”的文字?扶与栽意不相近,怎么扶会成了栽?孩子们从这里把扶当成栽,误导了孩子。从整个画面来看,这是一个“栽树活动图”,图中强调的是三位小朋友的分工。或许编者正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才配成这样的文字。如果用扶就概括不出整个画面的内容,用…  相似文献   

18.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国内的一位小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学生画一颗圣诞树.这位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惊叹不已,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高的,可美国老师的评价是:“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想象力、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19.
乡下的朋友     
“小心点,别摔下来!”我仰头对他说。“没事儿,这点小树算什么,你看见前面那棵钻天杨了吗?”我抬眼望去。钻天杨高耸入云,有点望而生畏。“爬上它对我来说也是常事。”他显然是在夸耀自己。  相似文献   

20.
“妈妈,你看这棵小树比我长得还要高了。”来到山上,7岁的儿子睿睿很快就找到了我们在去年正月栽下的那棵小树。记得去年栽下这棵小树时,小树比儿子矮一个头,如今儿子长高了,小树也长高了,还比儿子高出了一个头。“睿睿,到爸爸妈妈这里来,我们一起挖个一坑,再把这棵小树种上,让他们有个伴。”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