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系统论认为整个世界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有机整体,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它要求我们把某一件事情或某一项任务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本文从系统论视野出发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新生角色转换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的整体,以此通揽全局,整体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的教育体系,从而来探讨促使高职新生角色转换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为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高职新生角色转换产生的心理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策略非常有必要。一是要明确高职新生积极的角色转换目标;二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按照角色认知规律进行行为实践;三是要引导高职新生积极自我评价,主动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四是要为高职新生创设和谐的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角色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觉察、认识和理解,并自觉按角色要求塑造角色形象、履行角色职责、形成角色行为模式的心理过程.角色意识转换是高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抓手,高职新生面对人生新的转折,只有完成了角色意识的转换,才能树立新的目标,塑造新的形象,适应新的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王晓军 《教师》2012,(12):103-104
一、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系统论是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一种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即整体性原则)。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职院校新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如何从心理层面剖析高职院校新生出现的问题,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迅速完成角色的转换,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普遍面临的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新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新生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新生教育队伍建设与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粗浅探索,明确教育目标,倡导创新教育手段,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做好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新生始业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效的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对于帮助高职新生转换角色和学习方式,增进专业了解和优良学风养成,增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始业教育应该突出学生的规范引导性和自我教育性;学生的职业引导性和动手实践性;学生的自主管理性和多元发展性。应该将分散教育与集中教育,主题教育与常规教育,静态讲座与动态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逐步有效实施,并就具体做法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发挥整体功能 实现整体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来研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原理与规律的科学。目前,它已广泛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无疑,它对教学改革也具有有益的启示。这里,我就如何以系统论的整体原则来改进识字教学谈点意见。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说:“普通系统论是对整体和完整性的科学探讨。”整体观点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它要求把一切对象都应看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它强调整体的功能大于它各部分的总和。所以,人们在行功中必须求得对象的系统整体中诸要素的协调,以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标准。如果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师角色转换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重新解读与审视高职教师角色意识内涵,强调应分辨角色认知与角色意识的差异性和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之整体融合性与不可分割性.同时,强调通过行动研究,打通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的边界与阻隔,把理论和观念层次的角色意识转化为高职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完成自我的提升和整体复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所谓教育整体指的是教育的各个环节、过程都是一个整体.如,一门学科的教学,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活动.教育整体改革是用整体教育代替单一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效率.本文试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为理论依据,阐述教育整体观,教育整体改革的特征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一、系统论与德育系统观 系统,是指普遍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我们把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分开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来研究,这个整体是由内部诸多部分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比如,德育是由诸多阶段、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各异的手段、不同的途径等相互之间以及其内部诸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功能各不相同的部分就是德育系统这个整体的组成单位,  相似文献   

12.
我校从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开展了学科教学整体改革试验.这项试验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以“全面发展,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论整体优化原理,把握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把学科教学中各种因素、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系统结构功能整体优化.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做法: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融为一个整体.如教《视死如归》一课,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敌人对王若飞引诱招供、以死相逼两个情节的具体细致描写,通过读、划、议、答等练习,抓住有关王若飞铿锵的语言、镇定的神态、坚定的动作的语句进行分析,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体会王若飞同志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的新生处于特殊的心理时期,如何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现状,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迅速完成角色的转换,给学生创搭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这在高职教育中尤为重要。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洁 《教育与职业》2007,(6):161-162
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不是一种教育层次.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产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其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为教育者们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这项复杂系统,做一整体考察,以期为实现高校思想教育科学化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考方案。一、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结构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对此,贝塔朗菲指出:“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整体’的一般科学。”它强调从整体出发,通过全面的分析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把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看做行为的主体。把被教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家庭系统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创立。它以系统论的观点解读家庭内部各代人之间的关系,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受到家庭内人际关系、规则和角色的影响。它的基本假设是把个别家庭成员的忧伤或失调行为看作整个家庭系统出问题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能否成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能否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不仅关系到新生个人成长问题,也关系到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通过科学规划新生教育项目、构建多元参与工作格局和拓宽新生教育途径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建设被提到了重要议程。高职师资队伍作为由若干个教师个体组成的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试用系统论的观点探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系统的整体性和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性 整体性是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系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论是一门关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科学,它不仅可以用来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它运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要素。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幼儿教育,就是将幼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何最优地组织各种要素,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益。广大幼教工作者正在探讨的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的思想,是符合系统论原理的。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是指把幼儿教育综合成一个体系来实施,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运用系统论整体效应原理 实现教师工作安排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系统论正深入到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与小生产管理的本质差别,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系统就是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兰菲把“整体大于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