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政党之争是北宋中后期政治史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尝试从北宋士大夫文官集团的内部着手,研究文人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官官僚体系环境造成的影响,探究政党之争之所以发生的起因.士大夫文官政治是政争的源泉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英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竞争、通才、中立、常任是其基本原则,自创立以来,一直未变.但其中的"通才"原则造成了英国文官的贵族化趋向和英国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普遍冷淡态度,以致使英国的教育科技事业落后,经济衰落.一个世纪后,针对这一原则,英国政府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改革流产.考察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以阿拉伯英雄骑士昂泰拉传奇一生为线索,讲述了昂泰拉作为骑士战斗、历险的传奇故事。作为骑士,昂泰拉在捍卫部族的战斗中英勇无畏;在远赴波斯历险的过程中昂泰拉以骑士精神折服异邦君主。同时昂泰拉又是作为正统王权的捍卫者的身份统军作战,集中反映了中古阿拉伯民族"尊崇正统"的王权观。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英国最先进行近代文官制度的改革.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创立是英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确立巩固和加强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不仅如此,英国的文官制度还为西方国家文官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仿效蓝本,在世界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在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文官义务是文官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清一代文官义务较多,主要可以分为清朝律例规定的义务和因其道德伦理而产生的义务两类,但在实际中这两方面的义务有很多是互相交叉的。把文官义务与惩戒制度进行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官义务的履行,而结合文官惩戒制度探讨文官义务,也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官义务的具体内容,把握文官义务的内涵。清代文官义务对清朝有重要影响,对当代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沿袭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并影响了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也被当今国家公务员任用制度所借鉴。以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为立足点,对文官考试、分发、任用三个环节做全面的概括。从表层的文官任用制度诸内容、深层的文官任用制度实施概况、具体的文官任用制度运作成效三个方面来探讨北京政府文官任用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民国文官制度的总设计师,民国文官制度,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孙中山领导中国辛亥革命,并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创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创建了中国现代文官考试、任用、服务、官俸、考绩、奖惩、抚恤等制度的初步框架。这一制度,是对传统的科举选官制度的继承和创新,是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其中文官考试、任用制度等相关法令和主张,对以后的历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自皇权-官僚政治体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士与官僚相结合的进程,并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政治形态,但士大夫政治形态的最终确立,却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不仅改变了自汉代以来主要代表世族门阀阶层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借鉴中国古代文官考选制度并将其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时期的文官制度则在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经验,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相似之处,但由于二者所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必然又存在着很多差异之处,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其中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0.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必修Ⅰ(2004年版)对现代文官制度作了这样的描述:“为了整治腐败的吏治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美国对文官制度实行改革。1883年1月,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即《文官制度条例》,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根据业绩决定其奖惩升迁。美国的政府体制因此稳定下来,不因执政党的交替而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觉,似乎现代文官制度首先是在美国诞生的。  相似文献   

11.
怎样认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性质?它与国外文官制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时候,应当向文官制度借鉴什么?本文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廷杖在明代大行其道,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是有明一代著名的酷刑,是明朝统治者实行极端高压恐怖的统治模式之一。廷杖反映了明朝皇权与士大夫之间的对立,是在明朝重典治吏的立法思想下形成的一项独特的酷刑,它的泛滥与明朝文官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同时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廷杖在明代大行其道,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是有明一代著名的酷刑,是明朝统治者实行极端高压恐怖的统治模式之一。廷杖反映了明朝皇权与士大夫之间的对立,是在明朝重典治吏的立法思想下形成的一项独特的酷刑,它的泛滥与明朝文官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同时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的核心要义是考试选官,近现代西方国家吸收了科举制度中的考试任职因素建立起文官制度。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主要以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又继承了科举制度的某些因子建立起来。由于民国中期以后的文官制度体现出一种专制与民主的混合物特征,因而其制度运作的效果显示为:民国文官制度期望以考试实现两官分途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通过考试选官维护社会稳定则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官制度亦称公务员制度,它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机构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现代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也都相继效法而建立起各自的文官制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业已或正在采用这种制度。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英国的文官制度在它形成之时,则颇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之影响。这一点,就连当代西方的行政学家亦不否认。民主革命先哲孙中山早在辛亥革命前,在深入考察了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官制度后,也曾这样言道:英美的文官考选之制,都学自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因此,究世界文官制度之源,源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官制度在整个西方文官制度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也是西方国家率先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的国家.它的文官选拔录用、晋升考核、分类录用以及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原则.为其他西方国家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则.其经验教训受到其比国家的重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成效也是显著的.改革后英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英国现行文官制度就是近代文官制度完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文官制度中包括翰林院制度、庶吉士制度、京城诗文风会制度等等,这些都与明代的文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论文着重于探讨明代文官制度和明代文学。  相似文献   

18.
有限王权是中世纪英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古老的日耳曼传统是有限王权的历史根源,法律至上的制度与观念是有限王权形成的基础,教俗二元权力体系是有限王权的根本保证.从这三个方面剖析这一重要的政治现象及其原因,有利于加深对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上率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它的文官录用、晋升、考核、分类录用以及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原则,为其他国家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模式。英国文官制度在整个西方国家文官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文官制度是近代英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两次改革,确立了现代英国文官制度,并把选拔性公共考试引入文官的选拔和录用。之后,经过不断改革、补充和修正,英国文官制度日臻完善,成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模仿的范本,并对英国的选拔性公共考试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英国文官录用制度改革的背景、改革内容和意义以及对英国当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