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法、越两国留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作为案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亚来疆的留学生逐渐增多,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留学生来到中国这个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学生会感到茫然无助,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留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造成中亚来疆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生游学项目将“游”与“学”相结合,内容包含语言学习、参观游览及文化体验等。游学项目能够在轻松真实的情境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并使之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在游学项目的开展中,如何消除留学生对自身母语的依赖,帮助留学生克服海外陌生感,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保证各项活动的实施成效等,是游学项目组织者应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暧昧表现” 社会语言学认为,交际中犯文化上的错误比犯语法的错误更难使人宽容。在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文化或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正日益受到重视,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暖昧表现”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5.
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语言课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听得懂、用得上。留学生课程思政应遵循的教学理念是运用多元文化共享理念帮助留学生在中外文化认同中理解和认同中国,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引导留学生愿意以包容的心态理解中国,采用分层和适度递进的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认知及学习语言的规律等。不同阶段留学生的分级教学要把握“知”“情”“思辨”的要求。来华留学生语言课课程思政的措施包括:语言课课堂利用现有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拓展语言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挖掘其育人功能;加快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材、微课堂及课外读物等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资源建设;课上练习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教学丰富多元,让留学生亲身体验当代中国的发展,促进对中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留学生“中国法”论文样本的实证分析,展现出四种“中国法”语境模式的特性以及三种“偏见”文化交流模式对于“中国法”“文化偏差”成因的影响,并对样本的“误读”进行类型化分析.文章认为,在“中国法”国际化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偏差”现象,是在古今“中国法”的现代模式的转变和中西跨文化解释模式的双重维度下发生的特定法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连年增长,对留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紧迫性也不容忽视。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国传统文化》是该校针对留学生开展的概况类课程,其课程设计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教学改革思路,践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重构文化课程内容,融入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多样化教学法提升课堂效率,为培养理解中国国家形象、认同中国文化、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如何让中华文化充分发挥作用,是国际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课程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的好感和认同,留学生学习汉语及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指出了“中国文化”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稳定的发展和高度开放的姿态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以辩证的视角统一“差异”和“融合”的文化间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特质,强调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指向一种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相互联结和依存的跨文化关系的建构。在文化间性的视角下反思教学中的跨文化难题、教学者的跨文化能力和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文化和跨文化的本质内涵思考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呈现出来的文化危机,有助于我们看到不同文化主体之间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意义重组及分享的动态生成过程,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一种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参考前人的各种文化适应分期假说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调查的手段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 ,把这个过程分为“观光心理阶段” ,“严重文化休克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 ,从生活适应情况、学习情况、课外交际情况和思维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与比较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教学和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内容、实际应用3个角度阐述了婚俗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婚俗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由此得出结论,婚俗文化教学是帮助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习得也是文化汲取的过程.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而言,汉语是一种异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能引导留学生认识文化的区别,对文化的不同抱着宽容接受的态度,同时也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正确理解,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而言,必须掌握一定内容的文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而要探索与留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路子.否定副词是古汉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比较“勿”与“毋”的意义及用法的异同,帮助留学生掌握并能正确使用与二者相关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释词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一环.汉语中的大量词汇蕴涵着文化义,对外汉语教师释词过程中导入文化义能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思维方式.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够加快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探讨释词过程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体标记词“了”时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讨论韩国留学生习得“了”所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静  胡建新 《现代语文》2009,(12):107-109
趋向补语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笔者收集了中亚留学生平时在作业、试卷、作文中误用趋向补语“起来”的例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中亚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类型和原因,以期对留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教学提出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他们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十分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期待与教学对象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课程内容的适当选择就很重要,授课语言也应简单明了。同时,适当开展自主体验式学习,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化理解和汉语学习于一体,都是使留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内容、实际应用3个角度阐述了婚俗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婚俗文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由此得出结论,婚俗文化教学是帮助留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应对“文化冲突”,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是留学生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话题,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多途并举,化解“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后果。文章认为应从文化沟通入手,树立大教育观念,加强留学生文化交流,完善制度建设,调控“文化冲突”,构建促使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留学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来长留学生与日俱增,为长沙经济发展和长沙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传播长沙地域文化也显得更为重要.长沙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来长留学生汉语习得能力,推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让留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地生活,减少文化休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