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芳 《新闻窗》2015,(2):40-41
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据统计,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到了2014年1月,根据工信部报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8.38亿户。同时,2014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单体用户就达到5.56亿,较2013半年间增幅高达23%。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现代人在快节奏  相似文献   

2.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的产生以及各种传播方式的变化,促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不断多元化。近年来,微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一热潮,介绍微信背景及发展环境,分析使用微信的用户群,概括微信的传播模式与特征并指出微信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乐艳艳 《东南传播》2014,(5):I0002-I0002,158,159,F0003
<正>乐艳艳(对台湾节目中心副主任):对台广播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入岛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然而,优势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优势正在丧失;两岸进入全民传播时代,民众需要直接交流情感与思想,广泛参与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对台广播如何融入新媒体实现岛内传播最大化,碎片化传播是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方式。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台湾岛内民众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岛内媒体竞争激烈,而岛内意识形  相似文献   

4.
王清 《新闻世界》2012,(4):138-139
随着3G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平台上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产生——"SoLoMo",这种将社交、位置和移动互联整合起来的传播模式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代表着未来移动互联营销的发展方向。本文对SoLoMo模式下的"人人报到"上的广告营销活动进行分析,阐述移动互联时代SoLoMo广告的多元化营销。  相似文献   

5.
徐栩 《新闻世界》2013,(8):110-111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带来了一股巨大的移动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融合将引领新媒介的未来。面对机遇与挑战,主流新闻网站要加速融入移动互联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把握移动传播的变化与趋势,拓展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移动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i Pad等移动新媒体正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伴随传播生态的改变,时政新闻也正从程式化的宣传模式向更亲和、平等、互动的传播模式转变。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发稿流程等方面探讨移动互联时代时政传播的变化及其动因,并试图对未来时政传播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20世纪的传播当中占据着主流地位,这些传统媒体传播群众的声音,具有不可代替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数字化的逐步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视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碰撞并产生了融合,融媒体电视新闻便在这种传播背景下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3G、4G、无线网络覆盖的日益普及和成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互联网技术也更加紧密并完美地结合起来。顺应移动互联的发展,各大应用平台纷纷应运而生,从社交媒体类到生活服务类,应用平台的种类繁多,囊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的选择性的增强也加剧了应用平台生存环境的残酷性和竞争性。在移动互联大环境下生存成长的应用平台具有自身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渗透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往在传统互联网上的应用及服务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移动应用市场已是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各大互联网企业和资本正涌入这个产业,抢占移动应用市场份额,加快布局。笔者拟从国内视频网站的手机服务战略分析移动应用发展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谢丰 《今传媒》2023,(4):29-31
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也慢慢由电视向智能手机转移,与此同时,5G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使得充斥在人们身边的泛娱乐化信息日渐增多。本文以互联网浪潮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背景,结合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娱乐至死”观点,剖析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规律,对引领新时代下媒体融合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继续势微,拥有手机的用户更多的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年轻用户第一媒体与信息接触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继续势微,拥有手机的用户更多的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年轻用户第一媒体与信息接触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互联网时代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科技期刊在出版模式、出版流程、评价体系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在手机用户中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微信作为其中重要的代表,较好地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通道之间的相互联结和转换。与以往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为主的传播模式相比,微信传播更加具有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内容类型、传播途径、接收方式等环节及其对舆论生态的改变,微信正成为一只影响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的"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5.
宋光 《新闻世界》2014,(9):95-9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安徽手机报》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意愿、服务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自创办以来,在内容、形式、技术、渠道方面持续创新,从现在的短信、彩信和WAP形式向视频、动漫、新闻直播、互动参与等全媒体方向演变,实现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语音等全业态融合,巩固壮大移动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安徽手机报》承担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意愿、服务人民群众、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自创办以来,在内容、形式、技术、渠道方面持续创新,从现在的短信、彩信和WAP形式向视频、动漫、新闻直播、互动参与等全媒体方向演变,实现手机阅读、手机视频、手机语音等全业态融合,巩固壮大移动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17.
於流芳 《传媒》2015,(11):71-72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媒介终端的移动化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普及,深刻变革着媒介信息承载的状态和媒介信息流通的手段,社交媒体的博弈最终指向了具有黏性特征、将碎片化的用户串联在一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本文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了全媒体视阈下用户在微信传播中所构建的互动仪式诸要素,用户对微信等社交媒体依赖的本质在于用户在其提供的模拟情感情境下获得了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互联网领域非常热门的应用。从用户体验出发,运用四要素量化模型,构建大学生移动阅读应用体验评价体系,分别从品牌、内容、功能性、可用性四个指标对不同类型的移动阅读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红晓 《传媒》2013,(2):28-30
只要是将手机终端和数据(除语音之外)的传播应用融合在一起,就都是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终端就是媒体,媒体就是终端;二是手机媒体更多依赖手机平台运行;三是广义的手机媒体除了是全媒体还是多功能化的个人中枢,成品形式多样且不断创新.因此,总结中国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必须从智能手机终端、手机平台和应用、各种手机媒体形式的创新三大方面全面分析. 移动互联网占据主流,智能手机迅猛增长由于手机媒体内容和终端的不可分性,而且目前主流的手机媒体均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所以手机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情况,直接印证着手机媒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传统媒体的移动互联网实践——以智能移动终端Apps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焱 《声屏世界》2014,(4):60-62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源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基于智能终端的各种Apps(Application Service,意为应用服务)的流行。"愤怒的小鸟""Tom猫"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完全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传统媒体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必须依托智能手机应用。因此,传统媒体发展哪种Apps,如何发展Apps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