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莹 《中国广播》2013,(4):28-30
本文认为,广播媒体要做好春运报道,需要实现理念上的五个转变:由提供公共出行信息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转变;由固定的大时段"我说你听"的播报形态向让听众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以"大交通"概念向全国的交通信息网络版图转变;记者用脚步"丈量"春运,让"春运报道"的人文视角发生转变;强调春运途中的"紧急救援",让春运内涵的多元化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河南电台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作者认为,做好春运报道最重要的原则是深入贯彻"走转改"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要以选题落实"三贴近",以制度保证"三贴近",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相似文献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是中国民族广播战线的一块重要阵地,在当前媒体大融合的传播时代,维语广播要在融合传播中着重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提高节目质量;充分利用互联网;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寻求多元化的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4.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马烨 《中国广播》2013,(4):18-21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春运特别节目《温暖回家路》已创办了四年时间,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美誉度。本文认为,《温暖回家路》取得成功有四个原因:以当年春运新热点为主要新闻点展开报道;将直播间设到各交通枢纽城市火车站;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品牌宣传;全天节目围绕春运立体展开,服务与公益倡导同步进行。作者最后为广播电台做好春运报道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柱  李明 《中国广播》2013,(4):34-36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台2013年春运报道的主要特色,即打造新的交通信息平台,依托此平台,开设春运特别报道栏目;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手段配合广播,进行立体宣传;推出以"温暖春运"为主题的线下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主要借助声音来传播信息,这就决定广播类媒体在录音报道中对声音元素有着极高要求。记者在录音过程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声音元素采集能力,且在后期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做好后期的处理,利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本文结合广播新闻录音实践,对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媒介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地方广播电视台想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新闻传播力。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生存环境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融媒合作,实现交互传播;创新报道模式,抢占传播前沿;找准传播定位,贴近受众生活;加强角色转换,重视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李折 《中国广播》2013,(4):25-28
江苏电台开辟专栏进行春运报道已经有7年的时间。作者介绍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的三个主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电台春运报道节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全新闻平台的建立,让报道形式变化成为需要和可能;运输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铁路的高速发展给春运报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走转改"活动被自觉践行到春运报道,走基层改变了文风;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使得各家媒体更加重视策划春运报道以抢占收听市场,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高坤 《新闻前哨》2012,(11):53-54
音响报道作为广播媒体特有的传播要素之一,对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广播音响报道的作用,也分析了目前音响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音响报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怡兵 《东南传播》2016,(9):110-112
广播现场直播报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凸显广播轻便、迅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当代广播占领舆论前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各地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为听众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若干节目实例,梳理出面临重大或突发事件时广播现场直播报道的传播策略,以期对如何做好广播现场直播报道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广播新闻节目中,主题报道是不可缺少的类别,也是广播与别的媒介进行新闻报道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广播媒体综合实力和记者编辑业务水平的具体体现。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的广播新闻节目《绍广早新闻》,通过不断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题材和体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报道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在当前新兴媒体快速崛起的情况下,城市新闻广播中的主题报道要处理好三大关系,即:主题报道与动态报道的关系、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宣传要求同传播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烨 《中国广播》2013,(4):17-21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春运特别节目《温暖回家路》已创办了四年时间,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美誉度。本文认为,《温暖回家路》取得成功有四个原因:以当年春运新热点为主要新闻点展开报道;将直播间设到各交通枢纽城市火车站;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品牌宣传;全天节目围绕春运立体展开,服务与公益倡导同步进行。作者最后为广播电台做好春运报道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方英 《新闻世界》2017,(1):22-24
广播新闻连线,是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广播优势传播的报道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广播直播节目中。探讨记者做好广播新闻连线的技巧,不仅有助于吸引听众、优化传播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广播新闻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信息时代,即时同步的网络新媒体直播,使新闻报道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性,取而代之的是角度、观点、传播形式等方面的个性表达。广播连线报道成本低、反应快的优势,在广播新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广播和其他媒体竞争的重磅炸弹。广播连线记者要在培养观察力、策划力、思考力三个方面努力,不断挖掘共性事件中的独特细节、新锐观点和个性表述,打造独具个性的广播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17.
当电视发展到了现场报道、现场直播这一步时,电视的传播优势就从报纸、广播等众多新闻媒介中充分显现出来。但是,要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在素材的选择、报道结构等方面对报道的主体——记者有着严格的要求。一句话,电视记者要报道好现场,就要驾驭好现场。  相似文献   

18.
宋梓祯 《新闻传播》2015,(3):109+111
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播新闻采编带来了更为快捷的传播辅助,广播新闻连线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变革机会。从传统型媒体有限的拓展到当前播客、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播新闻连线采编过程中的传播渠道可以突破时空的约束,在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同步传输的基础上,辅助新闻现场中的广播记者完成即时新闻报道目标。本文围绕广播新闻连线报道中,记者、编辑、主持人三方在连线报道中各自角色、相互的影响、作用及其应用展开论述,以期找到广播新闻采编作品质量提升的方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1月23日春运全面启动以来,深圳商报在做好省两会报道和"解放思想"报道的同时,把春运报道作为采编工作的重点之一。2月3日起,春运特别报道转为"抗灾救灾"特别报道,先后有8个采访部门、45名记者全力投入到抗灾救灾最前线,总编室等4个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1]。 本文通过探讨广播连线报道的特点及如何才能做好广播连线报道的角度,阐述广播新闻者要不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增强"四力"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广播连线报道,发挥出连线报道作为广播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与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