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刘富德 《考试周刊》2011,(42):66-66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做好下面"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出如下明确具体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北教育》2007,(2):5-34
写在前面的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毕业年级的语文总复习,是系统地巩固、提高和检测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的着力点应该在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巩固与提高上,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正确习惯也得以形成,为学生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程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然而,我国传统的“唯书”、“唯分”的封闭式语文教学,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注意设计有价值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应当特别倡导开放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徐乐 《现代语文》2007,(9):49-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不仅直接指导着教法实践的方向,还强调课堂主导思想必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子选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它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哪些因素不可忽视呢?  相似文献   

12.
张燕 《考试周刊》2011,(28):57-5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时代的产物,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素养”谈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提出后,在语文界引发了许多争议。对于何谓“素养”,以及何谓“语文素养”,我们不拟展开争论;只是请来几位一线教师,谈谈各自对“素养”的认识,谈片——从自身的角度,谈一点点认识,不求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课程标准提出“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进行汉语文教学,每一个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汉语文的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相似文献   

18.
方玮 《学语文》2012,(5):28-29
语文素养在一个人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这点,《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定性描述:“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要的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倘不如此,空谈语文素养就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