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式先 《江苏教育》2007,(14):37-37
[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十册《春联》时,和学生一起读春联,议春联,悟春联,赏春联,设计朴实本色,课堂民主平等,高潮迭起,特别是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学春联。课文里例举了五副春联,并着重阐述了春联的内涵美和音韵美。由于课文对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聊春联、识春联、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写春联。这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本次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生活处处是学问。央视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大亮点可以说是“新春使者送春联”,这些春联或幽默、或庄严、或直白、或含蓄,溶热情喜庆吉祥和谐于一体,雅俗共赏,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不仅富有美好前景和时代气息,更包含许多文科综合知识。这些春联既是春节晚会中特殊的主持串联词,又为春节晚会增加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平添了一份喜气。借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读春联、学知识、巧出题”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7.
邹小飞 《中国德育》2006,1(11):57-58
放假前,学校组织高三学生开展了一项旨在励志迎新的活动——要求各班同学自己制作春联。春联的创作、修改和书写都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要求尽量体现所学学科以及学校的特色。虽然高三学习紧张且面临期末考试,但是一听到要开展活动,学生们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唯恐落于人后。考试前一天下午,全年级一齐张贴春联,各班门前顿时红光耀眼。学生们到各班观赏春联,  相似文献   

8.
1、2月份正值寒假和春节,除了开展一些传统性的系列活动外,还可以利用这一时机,遵照全国少工委的号召,组织队员开展“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教育。一、春节系列活动(一)集春联。把写春联、送春联的活动进一步扩展,增加收集春联的内容,发展为春联系列活动。春节期间,队员们到机关、学校、工厂、部队、商场、车站、影剧院、展览馆等不同单位,每人收集10幅春联,然后举办一个春联研讨会,对春联的内容、形式,各行各业选择、张贴春联的特点和春联所反映出的民心、民情进行研究。活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生字、生词和不懂的典故,队…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不再是那日复一日的单篇课文教学呢?下面我仅以《春联》为例,谈谈当自己轻轻推开《春联》的窗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更广阔迷人的"春联"风景。《春联》一课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  相似文献   

10.
《春联》一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积累春联的好处。笔者认为春联本身就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教材。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春联特有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其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虽然是细节,但它的互动性和引导性强,如果用得巧妙,就能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起到推动作用。请看以下案  相似文献   

11.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学生终于盼来了寒假。那么,如何布置寒假作业呢?笔者建议,老师们不妨布置如下几种作业。 一、摘录或编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老传统,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寒假中看到的好的春联摘录下来,也可以自己试编春联,开学时每人摘录或编写的春联在班级进行展示,让同学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3.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借助了音乐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催促了学生的心理效应,让其泛起怀旧回忆——走进节日的生活情景,重温节日体验情怀。同时也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春联进行思考,把作品(春联)想象和音乐联想结合起来,从而进入作品(春联)的意境中,切实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思想、道理、情感等,唤起欢乐生活积累的释放,激发审美情感、提升人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16.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苏教版《春联》一文,要引领学生理解春联的特点、品味语言的精炼生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通过整合教学、谋篇解读与儿童化拓展等途径,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空间,理解、享受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生活中一些鲜活生动的内容,教材中往往不能全部展现出来,而恰恰是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材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极为重要。在《春联》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那么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春联有哪些内容,它又有哪些特征呢?”通过网络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对春联     
春联,我们并不陌生,春节的时候,千家万户都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多是歌颂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健康长寿以及生意兴隆,家庭幸福美满等。下面向广大师生诚征的是数学春联,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创作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春联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理应有“大语文”视野.把教材《春联》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学习,打通课堂内外,使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