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学名著篇目的规定,以及江苏卷、福建卷近年来对文学名著的频繁考查,文学名著在语文这门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本文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方面提出建议,希望提升学生名著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着力引导高中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为此江苏等省份高考语文试题中增加了对文学名著的考查。现结合部分高考试题,谈谈对高考文学名著复习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文学名著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承载的既是文化,也是历史。将文学名著引用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有多方面好处,对开阔学生视野尤其有益。中国人用中国文学名著于中国史教学,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大家平时给予的关注较多,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应该说都比较成熟了。然而如何将外国文学名著与世界史教学相结合,则显得薄弱有余而成熟不足。笔者的着力点正在于此,拟对如何恰当引用外国文学名著于世界史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文史结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本身要有相当的文学修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附加考试题目,题目题型没有较大的变动,但对考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考查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广泛。名著阅读宜早不宜迟,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功夫在课外。一、文学名著阅读题1.回归名著,品尝原味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源于生活,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环境。因此,对于审美教育视觉下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首先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学名著自身所特有的魅力,进而通过这些文学名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文学素养和更加充沛的创作情感。换言之,就是通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文学名著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黎卡 《广西教育》2014,(21):95-95
在学习文学名著时,学生对含义深奥、内容较多的文学作品不太感兴趣,而在交流心得体会时,学生的讨论过于拘谨。针对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一、阅读前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有的学生对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原因是文学名著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吃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拉近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文学名著,源远流长;名著插图,流长源远。文学名著与名著插图交相辉映,使得整个人类文化的星空更加灿烂夺目。如果说文学名著是富丽堂皇的宫殿,那么,名著插图则可以说是宫殿里珍贵的宝物;如果说文学名著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艺术表现,那么,名著插图则使这种表现变得形象直观。《文学名著图说》精选名著原版插图及相关的珍贵图片,辅以说明文字和专家导读,有助于广大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刻领会、掌握文学名著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文学名著鉴赏"三段式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主动建构鉴赏文学作品的知识、培养独立自主地解读文学作品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教师示范性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二阶段:教师、学生讨论式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三阶段:学生独立自主地解读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9.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之影视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文学名著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生存状况堪忧,应该给予极大重视.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影视等相关概念,并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名著的生存危机、文学名著与影视剧的联姻关系、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之深层动因以及改编后文学名著的生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学名著的影视化重塑.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结尾安娜卧轨部分,文本的选材由之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转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由此可见,阅读国内外经典文学名著应该成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常态。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悄悄地渗透文学名著,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我们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体悟到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呢?一、从鉴赏文学到思考领悟  相似文献   

11.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是曾国藩改造桐城、中兴桐城之始。它师法《古文辞类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文选录的时空跨度与文体构架方面,曾国藩都表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扩宽了桐城堂庑。收录辞赋,超越方苞《古文约选》桎梏;垂爱骈文,突破姚鼐《古文辞类纂》樊篱;别树一帜,添增“叙记”与“典志”,使史传文与经世文纳人选编范畴。《经史百家杂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突破一宗唐宋的桐城派文统,使桐城古文从狭小胡同迈向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论有其独特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有其独特的运思和表达方式并自成理论形态,还保有现代价值和影响西方文论的东西,是孕育当代文论在更高水平上突破和发展的母体。中国古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须要进行现代转换,须要融入世界,此中至为关键的是对西方文论既要取其精华,又要摆脱其支配,另立新论,中国文论的现代化存在于中国文论家的持续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作为"专题型"教材的集大成之作,《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视阈、问题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全球化为视阈,以问题域为中心,以关键词为方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共时比较和深度对话,在不忽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使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界融合,为跳出旧有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研范式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路径,也为继续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教学与研究贡献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与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可以跻身中华文学历史之佳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艺》是华北沦陷区具有“日伪”背景的一份重要的文艺期刊,由于几任编辑的共同努力,通过栏目设置、内容甄选等手段以及其他编辑技巧,大力在期刊上推广中国文化,流露出深沉的民族意识。从刊物的内容来看,《中国文艺》的编辑们还是坚守住作为中国人所应具有的良知,他们以事实为语言,阐明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守民族文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元散曲,作为一代文学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俗文学特征,而向俗文学的转变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遗憾的是有关元散曲的译作和研究甚少。文章在接受美学视界下以辜正坤所译《元曲一百五十首》为例,探讨元散曲翻译中根据读者"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等接受美学特征,对元散曲翻译时下俗字词、用典和内容风格的把握和处理进行研究,以达到"人类共有"的功能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丈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意识形态范式认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丈学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学。“整体”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丈学是世界丈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整体”,并非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九四九年而中断。现代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现代性在文学层面的一种表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8.
该文回应了时下对五四文学革命典范性的挑战。从主体、传统、西方、文类方面阐述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根本性意义。最后,还探讨了对五四文学革命评价的流变。  相似文献   

19.
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程相比,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问题,所以相应地也需要采取一些特别的教育举措。针对该专业学生重语言、轻文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向学生明确文学史课程的意义。其次,由于该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文学理论课,因此应该适当补充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另外,对文学史课程内部结构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细讲作家作品,略谈思潮及文学史脉络;细讲作品内容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略谈艺术手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作者紫式部在文学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她在长达54卷的历史故事画卷《源氏物语》中,频频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为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通过考察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借鉴汉诗文的故事原型创作出独特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