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坚的诗歌展示了自然事物与生命本身的魅力,本文从于坚的诗歌中的“尊重物性,回归生命本身”、“平等姿态中的说话人”、“自然神性的确认——对自然的敬畏”、“真实的原生态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陆游提出并阐释的“诗外功夫”一说,对于诗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诗外功夫”大抵指作家心灵修养和生活实践两个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诗外功夫”引申理解:“诗穷而后工”;“情真景真,其词必工”;自然天成为工。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诗歌中有一百二十多首有序言,其诗序的实质就是直接以“文”的形式作为“诗”的一部分,就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诗序内容丰富、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诗序与诗歌正文在内容、用韵、意蕴、风格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诗歌整体中,超越诗序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意义与审美风格才会呈现出来,诗序只有在诗歌整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与功用的最大化。“文”成为“诗”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苏轼就这样以诗序的形式对“以文为诗”作出了发展。而苏轼笔下的诗序之所以有如此风貌,既根源于宋代的文化思潮,也是苏轼精神主体之彰显、内在素质自然流露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陶渊明经典化过程中,苏轼的“发明其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轼之“发明”最为主要的内容在于对陶诗自然风貌的揭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自然、率真人格境界的阐释,二是对其不刻意雕琢、“无意”为诗艺术风格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姜夔是南宋时期名词人、诗论家、他的诗学思想深刻独到,不同流俗。在诗的本体论方面,他不苟同当时盛行的江西诗论和理学诗论,倡导“诗缘情而绮靡”;在主体论方面,他众外在的技法到内在涵养、天赋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创作方面,他不仅总结出一套颇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法、技巧、而且特别强调“妙悟”与“兴会”;在风格论方面,他标举“风雅”,但更推崇“自然高妙”。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把诗的内容分为“形”和“质”两个方面。能表写的、适当的文字是“形”,所表写的意境,是“质”。诗人也有人、艺两个方面。诗形的完善有赖诗艺的训练,诗质的表写有待于诗人人格涵养的提高。诗人人格的养成,要通过哲理研究、自然中活动、社会中活动三种途径。诗的本质在于“表写人的情绪中的意境”,而境界主于美。美之来源,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相似文献   

7.
提到白居易的诗,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讽谕诗和感伤诗。这不但因为它是诗人得意之作,而且也是历代公认的白诗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作品。讽谕诗中的《新乐府》、《秦中吟》,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更是脍炙人口,为历代文学家们赞不绝口,文学史家们更是津津乐道。不仅如此,在这方面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绩甚佳。然而对于白居易的闲适诗,似乎很少有人问津,不但文学史书上较少提起,而且到现时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为数不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一方面看,这类作品中名篇极少,而且又是“闲适”的内容。这样,“闲”而且“适”,自然也就没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中西自身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极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西区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扫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从更本质上说是两个化传统的差异,即中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西欧则主要是“天人相分”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海外学者在中英自然诗比较研究中主要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声、认为,二者的区别源于不同传统的山水美感意识,中国古代诗人采取的是“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而英美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另一种观点认为中英自然诗的区别不在于所谓“有我”“无我”,而在于自然景物在诗歌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不同。在史诗方面观点更为歧异:有的学者试图从历史与文学关系来探讨中国史诗不发达的原因;有的学者提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英雄主义”,也有的学者从英雄诗内部来区分中英两种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10.
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揭示了诗歌的“自然之关”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并紧紧围绕着诗歌如何实现“妙造自然”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和“取境”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诗歌的“自然之关”与不可言表的“无为自然”区别开来,成了一个可以叙述言说的实在,也就把老庄“自然”的审美态度转化为一种诗歌自然美的理论。皎然“自然风流”诗美观念与唐代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艾青说过:“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一一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所谓“诗的美学”,自然不是专指诗的艺术技巧、语言形态,而是指诗的思想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是这个统一体所展示的艺术美。五十多年来,艾青在探索、寻觅光明,追求真理,也探求“诗美”,他在诗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艾青关于“诗的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发扬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繁荣新诗创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王维山水诗与电影艺术的关系,即:山(?)自然诗的视觉感受和电影表现方法、山水自然诗的空间描写和电影表现手法及山水自然诗与电影蒙太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探索王维山水自然诗与电影艺术手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郑板桥的诗歌创作中,所谓描写花鸟风月的题画诗较多,后人多把这类诗看作是“风雅诗”。其实这类诗虽然想象的成份较多,但实际上却体现了郑板桥极强的社会意识,表现了郑板桥沉静下来的经世之心,具有忧国爱民、贴近自然等方面的特点,与封建士大夫们吟咏的风雅诗有截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许辉 《华章》2013,(25)
由于受中西方哲学及宗教的不同影响,中西方自然诗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追求,即在老庄哲学及禅宗的影响下,中国自然诗以“神韵之妙”作为审美追求,在古希腊哲学及基督教的影响下,中国自然诗以“神性之美”作为审美追求,从而构成了中西方自然诗的二重协奏曲美妙。  相似文献   

15.
王维一生与佛教结缘,是一位坚持严格坚持宗教实践的“诗佛”。在他的诗里处处贯穿着禅宗放下执著。平等无碍,任运随缘的“自然”观念。这种禅意主要表现为动静一如的观照、恬淡自然的文风和自由无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郑板桥的诗歌创作中,所谓描写花鸟风月的题画诗较多,后人多把这类诗看作是“风雅诗”。其实这类诗虽然想象的成份较多,但实际上却体现了郑板桥极强的社会意识,表现了郑板桥沉静下来的经世之心,具有忧国爱民、贴近自然等方面的特点,与封建士大夫们吟咏的风雅诗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于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拥有生态意识的诗人”。重读《于坚的诗》,可以从“自然之魅,世间万物以神性的方式呈现”、“诗意栖居,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敬畏生命,对妄大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价值失衡,对人类技术理性的讨伐”四个方面再次对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生态立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诗歌历来被认为有两种风格:“平淡自然”和“金刚怒目”,然而大多数陶诗并不能简单地划归这两种风格。陶诗总体风格应是“欣慨交心”,平淡自然的诗与金刚怒目的诗都是在“欣慨交心”风格基础上的变形和发展。陶集中各类题材的诗作都可分析出“欣”与“慨”交织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文化的天人分裂不同,中国文化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人也没有消失。王国维的“有我”与“无我”是对西方诗的概括,并不符合中国诗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