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0,(3):35-35
本书是"番茄博士双语百科"的一个子系列,套装内共4本图书,分别为:《昆虫三十六计》《身怀绝技的飞虫》《超级蜘蛛》和《小虫子,大本领》。图书用高清摄影大图和幽默漫画两种形式全方位介绍虫子。在高清摄影大图中,虫子纤毫毕现,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在户外拿着放大镜观察虫子的体验;在幽默漫画里,虫子会搭讪,会臭美,还会玩文字游戏,展示了它们不为人知的丰富内心世界。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能在太空和沸水中遨游的水熊虫,充当"手电筒"的发光虫,能在水下安家的潜水钟蜘蛛等,带领读者全方位了解虫子的十八般武艺和生存智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全新的视角呈现了这些自然界中的精灵。  相似文献   

2.
《新周刊》:好看又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是个平民,拿本《读者》是你的品位。如果你是光鲜的都市白领,读《新周刊》则是你的品位。《新周刊》说自己是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杂志。它站在时代的前沿,捕捉社会最新动态,视角新颖,题材广泛,报道公正。其读者群是25岁到35岁中心城市白领阶层的意见领袖。这个定位很准确,也一直把握得很好。《新周刊》的特长是做专题,长度一般是三十几页,几乎占总页数的30%。内容很广泛,社会、财经、文化、时尚,可谓面面俱到。图片也很丰富,有很多整版图和跨页图,拍摄角度让人叫好,它总能很好地把老百姓融进画面  相似文献   

3.
《有房啦》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齐鲁晚报新闻摄影作品首次获中国新闻奖.《有房啦》拍摄于2010年11月1日.当天济南市廉租房实物配租开始选房.妻子丧失劳动能力、租了十几年房子的济南低保户柳恒章选到了自己的房子,领到确认书之后他激动得嚎啕大哭.正在现场采访的我及时抓住了这一细节,咔嚷咔嚷连拍几十张,成功捕捉了柳恒章选到房子之后喜极而泣的瞬间.画面令人动容,在头版以大图刊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正汤姆森在《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这就说明了:在大量信息充斥的社会,大多的读者都只是看题读文,一个精彩的标题就会吸引读者的目光,让读者自觉的阅读新闻内容。修辞在语言文字中的应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能  相似文献   

5.
王慧君 《记者摇篮》2006,(12):63-64
《共产党员》自创刊近60年,一直是一份在党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它拥有一大批固定的、感兴趣的、持续地和忠实的读者。从最初的前身《翻身乐》《、新农村》到如今的《共产党员》,它从内到外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认同。当你把几百期的刊物摆开的时候,它的封面呈现出从历史走到现在的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画面,虽然设计形式千变万化,但它的宗旨就是以人物为刊物的视觉中心,通过封面的效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打动读者并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刊物的封面设计同其它艺术一样,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设计者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者》2006年第1期发表延百亮的文章《新闻照片画面语言的四种表达方法》。 文章说,新闻摄影的可贵之处,在于用画面语言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在于用丰富的画面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有没有画面语言就成了一幅新闻照片成功与否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9,(11):I0001-I0001
第十一届全运会精彩纷呈,《解放军报》的全运会报道,尤其是《十一运特刊》更是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广泛好评。这得益于军报派出的一支强有力的报道队伍。他们敢抢敢拼,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采写出一篇篇生动的稿件,拍摄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景伯平 《新闻窗》2008,(5):59-60
“图文并茂”一直为期刊编辑所追求、读者所渴求,如何做到却非易事。本文仅就期刊的版面编排如何做到“图文并茂”作初步探讨。 多用图用大图是必然 阅读是靠眼睛进行的。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指出,“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周瑾 《青年记者》2008,(7):51-53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是一份党报,没有读过它的人可能会把它想象成一份枯燥的会议讲话汇编,甚至是“领导行程表”。可当你仔细翻阅之后,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内容皆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都会有打动我们的地方,透过《迁徙的鸟》中与鸟齐飞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豚湾》中那一抹殷红的海水你看到了什么?透过《舌尖上的中国》天南地北的美食你看到了什么?透过《海路十八里》中那条潮起潮落的滩路你看到了什么?其实无论是哪部纪录片,只要它打动了我们,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的皆是真诚,是事件的真诚、纪录的真诚、纪录精神的真诚。一、真诚无关金钱,是使命的必然选择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为了拍摄纪录片《迁徙的鸟》,  相似文献   

12.
一面五星红旗在二名武警战士的操作下徐徐上升,身后是演奏国歌的军乐队和各族围观的群众……这是发表在1994年10月1日《生活导报》上的一幅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新闻照片。就画面和内容而言,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却在库尔勒读者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读者纷纷指责这一假新闻。  相似文献   

13.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8,(1):I0002-I0002
一幅出色的艺术摄影作品,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之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画面语言,能让读者细细品味。《岗位》,就是一幅画面语言非常丰富、深邃的摄影佳作。  相似文献   

14.
看到2月17日《南方日报》摄影报道《茫茫人海见毒瘤》,我的视线久久地停留于此。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令人窒息! 《茫茫人海见毒瘤》为读者揭开了广州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地区触目惊心的一幕:一群盲流沉迷吸毒,不能自拔。这组照片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以铁证如山的事实向人们解剖了“毒瘤”的内部。一方面,再次向读者敲起了警钟:毒品猛于虎,切莫近毒品;另一方面,试图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唤起疗救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南方日报》2003年2月19日刊登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然。这篇900多字的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依笔者看,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个方面:一是问题式标题吸引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穴引自汤姆森基金会编著《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雪这篇消息的标题采用的是问题式,即在标题中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寻…  相似文献   

16.
栏目是报纸的“窗口”。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张报纸的栏目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我们《兰州铁道》报曾作过一次读者调查,结果,我们开设的《社会窗口》栏目,是读者最喜爱的栏目之一。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企业报的主要任务虽然是报道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但是,企业报的读者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他们同样渴求社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首歌颂劳动的诗篇,一幅欢乐生活的画面——通讯《今夜是除夕》,向我们描绘了首都除夕夜的一角,展示了人们优美的心灵。在万家欢乐的时刻,在传统的团圓节日里,记者把目光注视到这些在各自不同岗位上,干着平凡工作的普普通通的人们,让读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点,感到在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既然是新闻摄影,总要通过画面告诉读者这里正在发生什么,使人透过你的作品能够目睹、感知新闻事件的某一瞬间,从而产生现场目击感,增强新闻照片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依依惜别》获本期月赛一等奖。作品通过山西省储备局驻某村工作队下乡一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心为民办实事,赢得农民的敬重和爱戴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照片的主题并不算新,但可贵之处在于作者选择村民同工作  相似文献   

19.
笔者很欣赏日本企业界进行新人培训时的一句话:你的工资是顾客发放的。这句话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理念。在图书的命名上,这一理念同样适用。图书的命名,要方便读者,贴近读者的理解水平。关于《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本书,有出版社的编辑在2010年《科技与出版》上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20.
要展现不要讲述,要让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说话。给读者看你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来描述一幅画面,然后,读者就可以跟随你的脚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