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要上好一节体育课,除了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外,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要切实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要求,前提是严谨教学,严格要求。但光“严”不行,还必须要有“爱”,只有抓住“严”和“爱”两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崇高职责,应该一丝不苟地工作.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体会最深的是要念好"勤"、"爱"、"严"三字经:就是在工作中要勤,在师生关系上对学生要倾注爱,在要求学生方面要严.  相似文献   

3.
人都是有情感的 ,没有人的感情 ,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以情感人 ,以爱育人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帮学生之所需 ,学生才能更加尊敬教师 ,教师说话才能更加入耳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教师应怎样爱护帮助学生呢 ?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做到严中有爱 ,爱中有严  严与爱都是一种教育形式 ,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职业的爱、理智的爱 ,关心的爱 ,不是溺爱 ,更不是出于某种“义气”…  相似文献   

4.
热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热爱学生不是迁就、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而是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只许他们学好,不许他们学坏。严格要求和热爱学生似乎矛盾,其实并不互相排斥。“爱”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严”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如果爱而不严,那是放纵学生,不是爱而是害;如果严而不爱,这种严就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使严落空。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不能严得过分而成为苛求,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降低要求,任何学生不经过努力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那就丧…  相似文献   

5.
杨昌宏 《考试周刊》2011,(91):216-217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象,树立榜样,在教学中把热爱和严格结合起来,严出于爱,爱寓于严,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把握住"严"与"爱"的尺度。对学生过分宠爱或者对学生过分严厉,都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班主任要认识到爱是教育的真谛,但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也离不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只有"严""爱"融合,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效果。本文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与"严"以及"爱"与"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有益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师爱岗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爱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爱的教育是一门艺术,要做到爱严结合、以小见大、善于观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爱心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对爱心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师在工作中实施爱心教育的方式.即教师对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公平无私.不能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却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于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爱。爱学生,但不是盲目地爱,而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关注学生的言行,既重视对其优点、成绩和进步的适时赏识、表扬,又重视对其缺点、不足和错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及时指出、批评、纠正和引导。这就是对学生教育的严。缺少了“严”,爱便会流于不负责任,教师之爱应包括并表现出对学生的严。教师对学生之严应该有以下含义:①面对学生提出发展目标的明确性;②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性;③对学…  相似文献   

11.
教师究竟要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形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该是亦师、亦亲、亦友。教师这一角色自然不必多说,下面我重点谈谈如何扮演好亲、友这两个角色。亲人之爱。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母之慈爱,这是一种宽容之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如春风化雨,如寒冬暖阳,在这种爱的氛围里,学生定可以快乐而茁壮地成长。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父之严格,这种严格是一种最大的关爱,是一种理性之严,严而有法,严而有  相似文献   

12.
胡朝民 《现代教育》2012,(10):82-83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内地新疆中职班要坚持"爱、严、细"的这一管理原则有了初浅的理解:爱是基础,只有捧出爱心来,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严是保障,严的实质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细是关键,一颗细致入微的心,是教师开展班级工作的关键。教师只有在"爱、严、细"工作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开发内职班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熟之路、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3.
薛伟雄 《成才之路》2009,(11):12-13
对学生的教育,“爱”和“严”两者都不可偏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课特殊性质决定的。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做到“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德育课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爱,爱为先导”“手中要严,严为助力”“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主动帮教.积极协助”,在工作中“严”与“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14.
<正>曾有人说:"有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学生。"这话很精到,表明班主任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认为,如何看待这份责任,如何实践这份责任,如何兑现这份责任,汇聚起来就是一个教师的班主任观。我的班主任观是:用爱导航,请严护航。也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必须以爱为前提,以爱为基础,真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当然,爱也是要讲究方法与技巧的。首先,要做到爱而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其次,要做到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等生是人,爱学困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抓住两个“转变”:一个是学生观的转变;一个是教师行为的转变。 学生观历来都围绕两个字来体现,就是“严”和“爱”。正确的学生观不是把“严”和“爱”截然分开,而是“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听说过这旬名言:“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相似文献   

16.
「严」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表现为既关心、照顾、理解、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所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是很有哲理的。那么,“严”的标准有哪些呢?1.严要有度。严既要有分寸,又要恰当。严超过一定的“度”就是非人道的了。2.严要有理。严既...  相似文献   

17.
有苦涩味的教育是真实的教育,咽下苦涩需要崇高的责任感和强大的宽容心,这才是于漪说的“爱”,这时教师才能感受真实而丰富的美好,有苦涩相伴的美好才是最幸福的。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必须学会爱学生,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关爱学生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教师要严得有理,爱而不纵。只有将尊重、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教师爱心的呵护下,炽热的情感熏陶下,学生才能迸发心灵的火花。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爱既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又要表现出清晰的理智性。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是正确而合理的,明确而具体的。严格要求,应做到严而有度,不是严而无度,愈严愈好。严格要求,应该是严出于爱。让一份严格之水,加九分爱心之蜜,酿成最美的甘露。  相似文献   

20.
"严师出高徒,爱心结硕果","严"和"爱"是和谐统一的。严而不失仪表风度,爱而不失威信,因爱生严,严中见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严"和"爱"的统一,如此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