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1995年以来,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进入新世纪,媒介批评日益受到重视,出版了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著与教材,如<媒介批评学通论>(刘建明,2001)、<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2001)、<媒介批评论>(陈龙,2005)、<媒介批评>(雷跃捷,2007)等.与此同时,新闻界办的专业刊物也积极推进媒介批评实践,<新闻记者>、<报刊之友>(2004年改名为<今传媒>)、<新闻界>等刊物自2002年以来先后开设"媒介批评"专栏.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正式开设"媒介批评"专栏,对其专栏文章及相关的媒介批评文章进行研究,能总结、归纳出中国近几年媒介批评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新闻记者>杂志上所有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并着重分析在此期间所有具有媒介批评性质的文章,以期了解该刊媒介批评文章的数量和比例、作者情况和主题分布.  相似文献   

3.
媒介批评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概括和抽象新闻实践、演绎新闻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抗战初期他就撰文批评当时战区报刊匮乏的不良文化生态,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又及时撰文对抗战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变化进行总结,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评述。范长江以是否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以读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作出具体评价。其媒介批评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  相似文献   

4.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传媒业受商业化的侵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随着西方媒介批评理论的引进,媒介批评逐渐成为我国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媒介批评观念逐渐获得新闻界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在对媒介批评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部分新闻学刊物和学术专业网站等尝试开办"媒介批评"栏目,开展较为专业的媒介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8,(2):80-80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评出了"2007年陕西十大新闻",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新闻知识》2007,(12):73-75
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家夏衍,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先后从事了十二年的新闻工作,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辗转主编过《救亡日报》,担任过《新华日报》的代总编辑,参加过《华  相似文献   

8.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报>是一份综合性日报.经济新闻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对<湘报>经济新闻的中心话题及报道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邹韬奋的新闻批评实践及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强 《新闻界》2005,1(5):100-102,93
邹韬奋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先后编辑过11种报刊,一生著述繁富,不仅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政论等,而且在媒介(新闻)批评方面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他的有关评述性文章中,针对当时新闻媒介及新闻作品、新闻现象等进行解读、分析、品评的文字为数不菲.学术界对于邹韬奋的研究可以说已经比较充分,但至今尚未见到对其有关新闻批评的贡献进行系统缕述的文章.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邹韬奋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新闻批评实践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陆、台湾与港澳的传媒业迅猛发展,两岸三地都正在快步迈向媒介化社会.在此过程中,媒介影响越来越广泛,传播生态日益复杂多变.对此,传媒学术界必须弘扬学术关怀,深入研究、勇于批评,为两岸三地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基于这样的共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倡导并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新闻史学会与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了"首届两岸三地媒介批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马忠君 《传媒》2010,(6):49-51
<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坐落于芝加哥著名的密歇根大道、芝加哥河河边.这座大厦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承载着一段具有160多年历史并且还在延续的关于新闻、关于媒介变迁的传奇. 创新是<芝加哥论坛报>最重要的传统,对媒介融合的实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电台和报纸对同一内容的传播是媒介融合的雏形,早在上世纪20年代,<芝加哥论坛报>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1847年,<芝加哥论坛报>创立,<芝加哥论坛报>下属电台WGN电台于1924年开播,1992年<芝加哥论坛报>网站上线,1993年<芝加哥论坛报>旗下芝加哥首个24小时新闻台CLTV开播,媒介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入,多媒介平台内容共享.到今天,论坛报公司是一家拥有报纸、广播电视和因特网产业的重要传播集团,现有12家日报、26家电视台和18个新闻信息网站.  相似文献   

13.
决策新闻解读,重在挖掘"决策新闻背后的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一个品种,也是近来<河北日报>着力探索的一种新型题材.2005年以来,<河北日报>先后在一版突出位置刊发两组决策新闻解读,分别为<大手笔奠基未来>、<"河北一号工程"全景聚焦>系列报道,这两组气势磅礴的组合报道,引发读者全方位的思考,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丹  楼宁 《报刊之友》2012,(12):43-45
胡适对媒介的批评,主要围绕新闻失实、报界堕落与不思进取,言论自由等内容展开,他的媒介批评话语实践,折射出胡适谨慎、务实、负责的务实恩维,也反映出胡适追求言论自由的执着与坚定。  相似文献   

15.
胡丹  楼宁 《今传媒》2012,(12):43-45
胡适对媒介的批评,主要围绕新闻失实、报界堕落与不思进取,言论自由等内容展开,他的媒介批评话语实践,折射出胡适谨慎、务实、负责的务实思维,也反映出胡适追求言论自由的执着与坚定。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孟亮,先后任职郑州多家媒体,以采写批评报道见长。记者生涯生产旺盛期,文稿60多篇发表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得过很多荣誉,也因批评报道遭受过挫折。偶然的机缘,特殊的遭逢,终于超越庸常的工作生活开始对记者职业和自己生命的价值深入思考。而后,决然转型,专事孝文化传播,至今已有4个年头。近几年,媒介技术变迁速度急剧,加快解构媒介过往积累建构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① ,那么 ,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 ,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 ,什么是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 ,在有关的研究中常常令人疑惑 ,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媒介批评的对象何谓媒介批评 ,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给人以众说纷纭之感。不妨列举数例 :1.顾名思义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②2.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 ,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 ,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  相似文献   

18.
刘晓程  王谮 《今传媒》2009,(12):48-49
近年来,媒介批评日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围绕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却十分复杂,其学术边界也非常模糊,从而不利于媒介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余婷 《新闻实践》2009,(9):29-30
2009年,报业举步维艰.作为日报补充的全球著名新闻周刊也面临重重危机,美国<时代>周刊被迫推出网络定制服务,<新闻周刊>拟转向高端读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沦为月刊.与此同时,其竞争对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广告和发行业绩却独树一帜,依然立足于以出版纸质杂志为主,对数字媒体从不热衷.本文拟探讨新闻周刊困境下<经济学人>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