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热烈庆祝香港顺利回归之后,人们正以喜悦的心情迎接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一、香港回归百年盛事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举世瞩目。7月1日前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隆重热烈、举国欢腾,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在7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上指出的: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香港作为两种社会制度的衔接点,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起着桥梁作用,香港经济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和发展。为了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中国领导人在考虑解决香港问题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临近,中国因素已成为香港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支柱,而香港的顺利回归与持续发展,也必将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14-18日,以主题为"创意新世代,同心建未来"的香港"创新博览会07"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博览会作为创新科技节07的重点项目,是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十周年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港举办的最大展览。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7日沪港学生夏令营在沪开营,来自香港46所私立学校的100余名师生与上海师生欢聚一堂,开始了为期7天的夏令营生活,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上海举行的第一个沪港学生夏令营。之后的十年间,上海与香港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跨学科、多层次、全天候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之际,本刊记者走进上海市实验小学和向明中学这两所颇具典型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7A):20-21
1997年7月17日沪港学生夏令营在沪开营,来自香港46所私立学校的100余名师生与上海师生欢聚一堂,开始了为期7天的夏令营生活,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上海举行的第一个沪港学生夏令营。之后的十年间,上海与香港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跨学科、多层次、全天候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之际,本刊记者走进上海市实验小学和向明中学这两所颇具典型的学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世界瞩目,1997年7月1日凌晨的回归交接大典,通过电波的传送,家喻户晓。尤其是各国的华人社会,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放下生意,组团来到香港,与香港同胞一起欢庆回归。节日的香港灯光璀璨,维多利亚港两岸充满了节日的热烈气氛。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留香港回归的喜庆气氛,吸引更多的游客欣赏回归后的东方明珠——香港,  相似文献   

7.
香港十年     
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图为回归仪式。②今年1月31日,香港现代专业服务业展览在沈阳举行。该展通过模型、视频、图片、调查等形式,向广大观众全方位地介绍香港金融、投资、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优惠政策。③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进一步融合已成为香港社会共识。图为北京市旅游局局长杜江(右)和香港旅游发展周副总干事李陈嘉恩出席奥运旅游宣传促销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幼儿教育杂志社邀请我撰文共贺盛事。推之不却,唯有应允。不过,掩卷沉思之后,我发觉自己原来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笔者当年正是为了见证香港回归这一百年盛事从北京南下香港,而回归的十年也正是本人在港从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的历史脚步正一天天向我们走近,6月9日,恰逢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漾溢着同胞亲情的气氛中,本社的编辑、记者迎来了香港心理教育专家——香港浸会大学陈启芳博士、香港浸会爱群服务社梁林天慧、蔡志强、郭广辉、崔淑贤一行。作为教育界的同行,大家一见如故。对香港回归这一世纪盛事,大家由衷地表示庆贺,并对前景充满信心。在恳谈会中,沪港两地的教育工作者交流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经验,尤其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恳谈会对加强沪港两地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恳谈会上还对由香港心理教育专家和华师大、市教研室和我刊编辑参加的“沪港青少年心理健康比较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作了布署。晚上,金正扬副总编设宴招待了香港同仁。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既是香港回归之后由政权回归走向民心回归、保持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民主的挑战性课题,也是为大陆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德育改革提供近距离、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是香港公民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十年来,香港的公民教育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就结合香港公民教育的理念、宗旨、内容和途径揭示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以增进内地对香港公民教育的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一国两制"模式对香港及大陆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思想在香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与运用。文章试图通过对香港在回归前后政治体制变化的回顾与评论,以及香港政制对内地政治体制改革的参考意义的评述,揭示这一互动的现实状况,同时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材料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过去的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坚决执行基本法,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回归十年后香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一个原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的香港,而且是一个社会更加安定、法制更加健全、经济更加繁荣的香港。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再次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是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深刻揭示,为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保持香港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在新形势下重新起步的香港民主政制发展进程,要完成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对日至31日,我随“内地一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展览暨教育研讨会”代表团赴港。在教学交流研讨和参观访问过程中,对香港的基础教育做了考察。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日期的迫近,香港教育的情况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瞩目。本文拟对内地、香港教育的不同之处作一下比较。1.学校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本刊驻港特约记者申再望追记去年在港举行的一场音乐会的盛况。随着“回归”的临近,香港这颗“东方明珠”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独家刊载特约记者申再望对港人乐人乐事的报道,使读者能从音乐的角度对香港回归前后的社会心态、社会风貌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17.
方立新 《教育》2007,(1S):19-19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所供职的新闻机构派出了一个庞大的报道团赴港采访,本人也忝列其中。那是我惟一一次到访这个所谓的东方之珠。快10年了,回归庆典的盛况渐在记忆中淡忘,至今挥之难去的是踏上香港土地的那一幕。  相似文献   

18.
自1984年中英联合公报发表后,随着香港回归祖国进程的日益推进,与培养新一代香港公民密切相关的学校公民课程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香港行政当局和教育部门分别在1985年(中英联合公报后)、1996年(回归前夕)和1998年(回归后)颁布了关于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两个指南和一份大纲,十分明显地反映了在学校公民课程中试图予以强化的重要价值观念的演变,突出了与时代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趋势。通过剖析这三个文件所体现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价值取向的变化,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公民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校公民教…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牵动留挪学子心进入5月份以来,留学挪威的学子们,似乎已经听到了从遥远的东方传来的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的钟声。驻挪威使馆教育处办公室的电话也随之多了起来,很多电话谈到的事情都与香港的回归有关,很多话题都围绕着香港来转,大家都在等待和期盼着7月1日...  相似文献   

20.
<正> “九七”香港回归已日趋接近,在回归权力交接的过渡期内,一切带有昔日英国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开始逐步退出香港的现时生活,到“七·一”回归以后,那些带有殖民色彩的事物都将成为永远不会再现的历史。纵观港英邮政署自一八六二年至今发行的百余年间的香港邮票,生动而形象的记载了这一百多年香港作为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